中国最大最美的360观景平台——牛背山您好,欢迎来到牛背山风景区! 加载中...

您当前位置:荥经牛背山风景区 >> 游记散文 >> 浏览文章

从此以后,愿我们独立自由的行走!

时间:2014年02月08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在春阳暖意绵绵的一个上午,一个有特定内容的数字“5.19”,在2011年3月30日被国务院常务会议锁定。从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终于,中国有了“旅游日”。今天,第一个旅游日“5.19”,自己心中能想的只有一个请求:让我们从此一起走!
       

       1607年3月29日,春回大地,清明时节在望。一名时满22岁的“富二代”江苏青年,在又一次“公务员”考试失败后,背起了简单的行囊,从江阴县城南的一个村头桥边出发,开始了他近30年的“驴行”。从此,他的人生与旅行便未分开,直到他56岁人生的终点。这个青年叫徐弘祖,号霞客。

 

       1613年5月19日,已“驴行”6年的青年徐弘祖坐在一家小客栈那盏昏黄的油灯前,望着窗外皓月当空柔光沐洒青山的夜色,欣然提笔写下了“癸丑之三月,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皇山。”平实而简单的游记一篇。小伙子并不知道,他这篇从淅江宁海出发到天台山的短短游记,被记录在后人编辑的闻名世界的《徐霞客游记》中作为整部著作的开篇。398年后的今天,这个《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几经曲折终于众望所归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今天,第一个中国旅游日,我略有所思——

 

       为何是徐霞客而不是郦道元?为何不是足迹遍天下李白和苏轼?为何不是“行者无疆”的周穆王和完成7次行程共18000里“大巡游”的汉武帝?汉时张骞、司马迁,唐时杜环、玄奘,明时郑和,元代汪大渊,清代钱咏?他们个个“驴行业绩”骄傲群雄均为后人称赞,但为什么又都不是?

 

       思索能够问理,思想能够明鉴。就算是自己的曲解,总还可以矫枉过正。

 

       作为一个普通百姓,霞客徐弘祖以“问奇于名山大川”为志,用近30年的时间游遍华夏。不愧是那个时代的“爱国者”。在漫漫的旅途上,他步行前进,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不管险阻坚强不懈,为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业绩”……我想,那是一种精神存在——一种独立意志和自由自在意志支配的探索精神,一种让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崇敬之心的精神。这就是为什么是徐霞客的最底蕴的诠释。

 

       2900多年前,英俊的帝王周穆王姬满首次出游天下,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最标准意义上的旅游,是中国旅游的发端。他坐八匹马拉的车子,带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沿渭水东进,渡黄河,沿太行山西麓向北行进,直达阴山,再转西行,过昆仑山向西几千里,到达西王母之国,行程12000余里,成为中国古代旅游业界“行者无疆”无愧的代言人。但作为一名帝王,享受着聚众“公款旅游”和“五星级”标准的服务待遇,只游玩不动笔,只赏景不思著,见到西王母娘娘便腿脚不利索的状态,比起徐弘祖的路途艰辛和坚强行走的独立人格,虽然行路无疆,但没有“精神”。

 

       作为汉武帝刘彻行程18000里的旅游规模,放在整个中国古代来看,算得上是TOP的。若放在今天,肯定也是一次令人羡慕的“自驾游”。但有旌旗飘扬上千里的陪游队伍,有公款公粮和美酒美色伴行,与徐弘祖相比,小徐却显得高大壮哉。

 

       同样是行走,公元前139年,西汉张骞“组团”百人西行踏上丝绸之路,拉开了中国团队旅游史序幕,历时13年。旅游团队以仅有两人生还的代价,开拓了今日的丝绸之路。7年后张骞再度向西域,组团300余人,牛羊万计。作为军人,张骞一路上留心每一处水源、每一块草地并发现了“汗血宝马”并都一一记录在册,算得上中国探险家的先行者。若是今天,张骞也算得上是沙漠驴友高手。但他作为高级公务员,奉帝王之命,行政治统战之事却仍逃不出公款公派公驾之辙,有着西汉帝国强有力人财物作后盾,无后顾之忧愁,与以个人力量挑战自然的志气和面对和克服艰险困难相比,徐弘祖多了些精神。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与大食国交战于怛罗斯,唐军大败仅千人逃脱。万余名俘虏被驱赶往巴惧罗(今伊拉克巴格达),数量巨大的俘虏队伍中,走着一位神色疲惫灰头土脸的湖北青年——唐军基层单位中的书记官、一位手无捕鸡之力只将使用笔墨纸砚作为强项的“战地记者”杜环。正是如此,杜环“被旅游”至中亚和西亚,过上俘虏生活11年。其间择机旅游了非洲等国,成为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公元762年,杜环乘商船从阿拉伯半岛经波斯湾、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回归祖国。他的这一趟“驴行”,走过了陆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全程达80000里,真正算得上是一位业绩良好的“驴友”。不过,“被旅游”是件不得以,不愿为而为之的事,且温饱问题不作思考之列,与心存志向驴行天下的霞客比,还是有差距的。

 

        和张骞开辟沙漠之路一样,千年之后的郑和下西洋的“南下公派出差”更加威武。原名马三保的云南人郑和,虔诚的伊斯兰教徒,11岁便随明朝军队征战,功成得“郑”赐姓后,与之有关的所有荣誉便得以开始。打过仗、有航海经验、教徒的他,成为了朝廷公派出差下西洋的首选。1405年7月11日,郑和在航母级大船护航、240只海船伴行、27800人随行下开始“公派”出海。 至1433年,7次下西洋,前后历时28年,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的创世纪之旅,绝对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一直令海路驴友顶礼膜拜。虽然是公派出差、公款排场和张扬,但若无强大的意志支撑力,也是无法承受一路的磨难。郑和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原来是远在西土的圣城麦加。朝圣对于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心愿。郑和功绩伟大是不争的事实,但人无完人也是一个真理。出公差、耍公款、办私事放在今天,也是要受到人背后指点的。还是霞客来得朴实。

 

       有句话对于国人来说,早就成为自熟能详的古训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驴友来说,这句话也早就作为座右铭了。作为“富二代”的清代幕客钱泳,出身于名门望族却不事科举,这在今天也有点不可思议,就像现在的孩子能考大学却执意不考偏要去摆摊设点补皮鞋。也许正因为如此,钱泳才会在20岁时便离家出走上路,50年后方回归故里践行自己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之言。80岁时还留下著作《履园丛话》,虽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民俗风情,但总感觉不如弘祖来得艰辛与豪壮。

 

       元代航海人汪大渊,自1330年20岁起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1339年第二次航海归来,整理手记写出《岛夷志略》,涉及国家和地区220余个,是中国古代最真实可靠的旅行攻略,引起世界重视,被西方学者称为“东方的马可.波罗。由于得益于泉州地方政府的支撑,方能完成所有航海行程,通俗地讲,有官方和团体赞助,事情办起来便要轻松得多,仅靠自身力量打拼恐怕仍是心有力而余不足。看来,霞客是个具有坚强人格力量的人。

 

       经过400年的春秋风云变幻和朝代更替,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已不再是一个人和一本书,而成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无畏,是一种果敢,具有深层次探索性的意义。徐霞客一生的行走,都是由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支配,这恰巧是旅游行走终极意义的方式。那些名垂青史的著名行者张骞、唐玄奘、李白、苏东坡、耶律楚材、郦道元等等,都是奉命公差行走,至于以后的行者们,竟没有后起之秀。霞客最终没有被列入正史,但他的独立自由的行走却始终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以霞客游记开篇日期定义的中国旅游日,是国家对独立意志和自由行走的肯定。正如萧闲先生所言:从此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行者,以自己的规划,以自己的方式,行走在神州大地的路上,用脚丈量这颗美丽的星球,就像电视频道上那句广告:路为底、地成册、行作笔、心当墨,书写属于自己的游记篇章……

 

 

 

       第一个旅游日的到来,让自己心有所动,心有所思。思絮多有纷乱,所发之感慨皆为孤陋寡闻所至,不定有胡求乱厥之言,有些不安。所幸,道理始明:千里之路,始于脚下。言行须一致。于是便有新感:从此之后,行且动,这方是放飞意志思想的底线。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从此以后,愿我们独立自由的行走!]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走进牛背山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 广告服务 | Tags关键字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三合乡牛背山 联系QQ:382375073 邮箱:382375073@qq.com CopyRight 2013-2016 荥经牛背山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发布,如涉及到版权问题,与本网站无关 网站建设:[宇瑞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