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最美的360观景平台——牛背山您好,欢迎来到牛背山风景区! 加载中...

您当前位置:荥经牛背山风景区 >> 游记散文 >> 浏览文章

忏悔录之写在地震之后

时间:2013年12月27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一) ­

­

­

    很久没上网,很久没上这么久的网了...... ­

    突然感觉自己苍老了许多(不过很多时候我看上去都不咋的“年轻过”)——也或许只是心里面的郁积而不得发,造成的一种错觉。 ­

    我并不是因为哀伤过度,也绝非自我诋毁,而是感觉刚刚过去的十天,实在太漫长,差不多时间是一分一分地在过、一秒一秒地在过,像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我在等待恶梦尽早地离去、然后醒来——而有很多人,他们在等待生命的奇迹发生。 ­

    “5.12” ­

    这绝对将是铭刻一生的印记,不管多年以后我流落天涯,还是当我垂垂老矣、命之将休,我都无法抹掉这样一个时刻——这个时刻——要了数以万计的死,要了数以百万计的生,而我似乎应当是幸运的,因为我是那其中的“生”者之一。 ­

    应该说我从来没有想像过自己会与“八竿子打不着”的地震挂上钩、建立联系,我不是学历史专业的,也不是学地理专业,而“地震”这个概念也只是偶尔在过往的历史书或者地理书上偶尔的见过几回,更何况——我在成都! ­

    也应当说,成都确实是一座“姣好”的城市,何谓之“姣好”? ­

    一则,它是一座令人感到惬意的城市,气候不只宜人还很宜居,温而不热,寒而不冷,其中更有众多蜚声内外的历史遗迹与自然风光——这也是成都的自我定位和首选名片! ­

    二来,成都这座城市给人的总体感觉并不像邻近的山城那样高低起伏,性格火辣,而是一座一马平川、平稳踏实的城市,虽向来有川妹子泼辣一说,但那也仅限于在“家庭内部矛盾”之中,算不得代表,而事实上,成都是一座很“温顺”的城市,成都人也很亲和,但有时候成都人也会偶尔放肆一下,尤其是成都的女性,麻将桌似乎是她们在家庭内部矛盾争斗之外的另一个主战场。应该说,成都人是“茶”与“麻辣”这二者性格的综合体。 ­

    三,如果你来过成都,你或许也会发现,这里很少有高楼大厦,连最醒目的地标建筑,既不是高高耸立的电视塔,也绝非春熙路上的一座座商城,而是天府广场以及附近巍然站立的毛泽东像(我觉得应该庆幸,它被很好的保存下来,这不只是历史,更是成都人对未来的一种抉择!),它们合力构成了成都的画像:既着眼于现代,也沉浸于厚重但“显眼过”的历史当中,而不乏合理协调的连接!成都的房屋建筑大抵算不得高大,成都人并不喜欢高调张扬,三三两两围在一团“摆下农门阵”俨然是他们对生活的理解。 ­

    这就是成都,(至少是我眼里的成都,我并不苛求你一定认同),但成都确切是这样,养人,并且使人渐至“堕落”——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自制力的话! ­

    正是在这样一个温润的环境下,我对成都的感情应该是即爱又恨! ­

    也正是因于此,我在成都,变得“安逸”起来,逐渐忘却一切伤痛,也逐渐对一切即将到来的灾难毫无准备,有些麻木! ­

­

                                    (二) ­

­

    地震的时候我在上课,和过往一样,放松并且怨恨着那该死的笔记——不只是多,而是根本就不知道其在“然以何”。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靠边上的那个位置上,门离我大概只有两米远(不过在那个时刻之前,我肯定不懂得这个距离的重要所在),抄完一些笔记,老师在前面口若悬河(其实我很不情愿用这个词,甚至觉得用它很过分!),我并不想理她,重要的是,我更喜欢一个人在那里就她刚刚提到的某个概念以自己有限但绝对自由的思维方式加以扩散、展开,显然我对那些堆砌的术语和兴趣之外的东西并不“感冒”! ­

    14点28分 ­

    又是一个令人生畏和后怕的时刻,那一刹那我的双眼刚好停留在教室的后门,——它在尽其所能的剧烈摇晃,而我呢?还天真的以为那是不是哪个逃课了的同志一时良心发现,想回来忏悔,只是这开门的动作也忒大了点吧!我不禁还哑然失笑,以为一场好戏即将揭幕:门背后会是怎样一个“惊天阴谋”?那个“可怜的孩子”又会是谁呢?...... ­

    但是瞬间的设想骤然被打断,也不知谁大喊了一声,“是不是地震了?”,我也似乎根本来不及还有什么反应,比如看看老师、看看我这些可爱的同学,也差不多就是那么一瞬间,我的眼前被无数身影所掩盖,很多人站了起来(但据后来一个同学说,还是有一个人慌忙之余选择的是朝桌子下面蹲去),然后又有人开始喊跑! ­

    “跑——” ­

    也许这个时候人的任何反应都可以也应该归于所谓的“本能”吧,人在这个时刻又还能怎么办呢?是来个漫长的逻辑思维推理、判断、确认,然后开始——跑?还是站在那里演绎“镇定”?看来都不是,就只是“跑”!——不过到还是希望这所有人,身旁的人,跑或者从楼上跑下来的人,能够有序吧! ­

    我也开始跑!从那个并不铿锵有力但声音足以震慑教室里每一个人的“跑”开始,我也约莫还记得,我们是三楼,但这并不是太重要,因为那一刻你满脑子差不多只有一个概念:跑! ­

    也所幸,大家都还有序地跑! ­

    差不多到二楼阳台的时候,我开始告诉自己,如果上面有东西下来,我将别无选择...... ­

    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对前面的一个穿着高根鞋“跑”的女生喊,“慢一点!” ­

    也许前后不过几十秒,但土地爷并不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不然它就得撑死了)——它并想要太多人的命——这何足宝贵而脆弱的命! ­

    所以,我们都跑了下来,跑到所有能容身的空地上,我也第一次发现原来我们这个小校区居然冒出了这么多人来! ­

    站在操场边,看到四层楼的食堂窗户玻璃依然还在剧烈的抖动。三分钟的时间,历史在改写! ­

­

                                     (三) ­

­

    当晚在学校操场过了一夜——不是睡,连躺也变得弥足奢侈! ­

    凌晨的时候好不容易逮到一台电视机,在五号宿舍楼下,是管理员的,屏幕朝着窗外。电视不断播发着最新的统计数据和政府的救援状况以及红与黑洒就的画面,我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待几个数字,眼睛直直地睁着,双手交叉,说不出话来! ­

    汶川。 ­

    里氏7.8级。(现在证实是8.0级) ­

    8350人遇难。(晚十一点地统计数据) ­

    两万解放军官兵朝灾区开进。 ­

    夜里可能要下雨 ­

    ....... ­

    旁边一个女生看得想哭,说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罹难,我给她说,最终的死亡人数很可能是这个数字的三到五倍!其实说这话时我自己心里也没底,但我还是告诉她,“7.8”加上“下雨”加上“高原山区”——这绝对是个可怕但可能的结果! ­

    而事实上,我原本并不想说出这个估计数字,(现在看来似乎还有些保守,但当时并没有想到绵阳等地也会受灾的信息),不过我真的不想说出来,因为每一个数字的一丁点地增加就意味着会有更多地人会遇难——他们都是我身边的人。一模一样的真实的“人”。是我的同胞,也许其中可能还会有我认识的人,或者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或者其他人。 ­

    ——中国人,四川人,都是肯定想“跑”出来的人,但就差那么一刹那、一毫厘的距离,就要了数以万计的死!!! ­

­

                                     (四) ­

­

    我毫不讳言我向往生!我也不惧惮死,但我绝不愿就这样快而迅速的草草了结了我的生!我想,任何每一个不幸的人,也绝不愿就此匆匆离去,总还有一些牵挂萦绕在他(她)们的心里,这会是什么呢? ­

    ——爱! ­

    他(她)们所爱的人,以及那些爱着他(她)们的人! ­

    所幸的是,后来发生的一切,还能让我们这些生者感动,兴许也会让逝者宽慰。 ­

    ——政府的决心,所有救援人员的“不抛弃”和“不放弃”,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无私援手,以及一幕幕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

­

­

                                     (五) ­

­

    在这十天里,我有过劫后余生的欣慰,(其实算不上“劫”);有感及生命如此脆弱和不复存在的无奈;有自私堕落、徒然煎熬时间的“无所作为”;也有重新审视自己无能为力和“不作为”而进行地反省与忏悔;也同样有尽一丝之力后再获心里平衡地起伏...... ­

     点点滴滴,体察得最多的是“感动”; ­

     断断续续,想得最多的是“生”,以及怎样更好的“生” ­

     ——不止是我,也对其他人,还有那些不幸的人! ­

     明白“爱”,更要珍视,而非泛滥! ­

­

                                      (六) ­

­

    差不多生活的原形已濒临散乱,这几天一会儿这一个谣言、那一个传闻,操场也睡了不少,忏悔之余,坚定的告诉自己:要相信科学! ­

    专家并不一定万事都能看得准确、说得明白,甚至有时候还不如你一时的冒险一赌,但至少他比我们要专业——这也就够了,我并不想奢求太多——毕竟那是“未来”,否着永远也别想再睡个好觉! ­

    所幸就回寝室睡了。 ­

    看来我必须还得重新为自己作一个“牢笼”(从个人偏好来说,我与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有相似之处,只是他来得更彻底一些),我必须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找到该做的事,排好日程,比以前更加振作! ­

­

                                      (七) ­

­

    我的忏悔渐至减轻,我慢慢地拿出了我的一些力所能及的行动——实实在在的行动。 ­

    我无法献血,因为很可能要花更多的钱来充实身体,这将加重家里的负担,我绝不愿我的母亲再担惊受怕和更多劳累! ­

    我无法救人,因为现实的条件并不允许我踏入前线,虽然或许能挽救生命,但我的不专业完全可能导致失去救援良机! ­

    我也并不宽裕,但我愿意拿出不多的一部分,因为那里需要“爱”。 ­

    我希望我能出力,尽管消瘦,但我能搬东西、看东西,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期望能做得更多,我不奢求感染他人,但我绝不添乱! ­

    我要开始相信科学,(尽管以前有过,别人说那是“天真”,但现在丢失了),突然想起友人杨曙光的一句话: ­

            “人生在世,事事无常。应坦然处之,才能使身心皆得益!” ­

     现在读来不觉令人惭愧之极、忏悔之至,我必须重新开始学这样一个东西:淡定! ­

­

­

                                      (八) ­

­

    5.12 ­

    不觉已过十天,在这段时间里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天天买报纸、看报纸,躲在电视机下看救灾报道,在这个过程有太多东西令人感动,泪水打湿眼眶,但我没有一次让它流下来,并不是我有多么坚强,不,我原本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但眼泪显然不能阻断大自然的无情、死亡以及由此而来的恐惧,我不需要坚强,但我需要从泪水中站起来——整个中国都应如此,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中国五千年的璀璨历史,本身也是一部苦难史,五千年里苦难丛身,但在这么漫长的岁月、那么多灾难险阻,都无法阻断中华民族走向辉煌的决心和毅力,也没有任何一次我们低头、认输、倒下。同样,这一次也不会,任何的新生或者崛起、复兴都会经历分娩的阵痛,而我们,只会更坚毅地走下去!!! ­

    一次地震,可能让一部分人死,但总还有绝大部分的人——生; ­

    一次地震,可以毁坏一切成就,但却凝固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 ­

    一次地震,让一个民族学会感恩、爱和付出,重拾团结; ­

    为什么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明天会更好? ­

    ——力量,源自爱!!! ­

­

                                      (九) ­

­

    虽然我能做的、已经做了的真的太少,我将继续并永远忏悔下去。 ­

    我的一生可能注定碌碌无为,也许明天我即会死亡,但我得把剩下的一秒用好,坦然相去! ­

    前几天给一个朋友去电话,她突然提醒我想起我曾经的一句话: ­

            “不求问心无愧,但求无愧我心!”         ­

             ——我是该好好检讨检讨自己现在的所求了! ­

     愿: ­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

­

­

                                                                          ——写在地震十天之后 ­

­

­

(其实一直想写一点什么的,却发现笔和纸的“恋爱”是那样让他们肆无忌惮、忘乎所以,我丝毫不能阻绝、把持,加以控制,我发现我的笔离我渐行渐远,我也发现我的纸俨然逃离,我的文字异常生硬、无序、直白,无从谈及驾驭或发挥,所以一直没有下笔,但我肯定是要写点什么的,不管写得多么“不堪入目”、无以启齿,但今天我还是想来说点什么,对,说点什么,我为什么要去苛求自己呢?——“开始”也是一个过程,我需要这样一个过程,我必须把我想说的都说出来,给自己一个交代!)                 
文章热词:写在 地震 之后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忏悔录之写在地震之后]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走进牛背山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 广告服务 | Tags关键字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三合乡牛背山 联系QQ:382375073 邮箱:382375073@qq.com CopyRight 2013-2016 荥经牛背山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发布,如涉及到版权问题,与本网站无关 网站建设:[宇瑞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