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的逆袭—西安辩论赛6日
带学生去参加外研社杯英语辩论赛华西赛区的决赛,两年后,再次来到了西安。将近一个礼拜的出差,和我的同事、学生,苦乐冷暖,疲倦兴奋,期待狂喜,各种滋味,不管今后在记忆中的地位如何,这都算是一次值得纪念的旅程。
一、记忆
两年前的夏天,我们在网上召集了一批喜欢骑车的小盆友,从西安园博会拉了一笔小小的赞助,40个人的大队伍带着单车,浩浩荡荡地跑到西安,作为西安——上海/北京的起点。我作为上海路线的带队老师,带着20个几乎都是90后的学生开始了为期十几天的骑行。那次的骑行日记被我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这次重访西安,也给了我回忆当时情景的一个机会。
为了给学生一个大惊喜,我让老何带他们两个先走,我和小佳佳坐的晚一点的那趟火车。走出西安火车站,阳光一如两年前的耀眼,眼前横亘着西安的城墙。熙来攘往的人群,就像每一天的火车站那样,别无二致。站在德克士门口等他们,突然好想穿越回了两年前的夏天。我们一群人坐了一晚上的硬座,疲惫不堪,扛着大包小包,活像一群打工仔。取出随车托运的单车,在车站外面开始把车子重新装上,场面相当壮观,引来不少围观群众。玩了一天,两只队伍分头出发。第一天我们在50几度的地面温度中骑得狗模狗样,狼狈不堪,中午过了蓝田县就精疲力尽了。我们小组的5个队员体力最差,和大部队脱了节,到了晚上10点,还在秦岭里转悠,还在吭哧吭哧的爬坡。到了上顶一小卖部,大家停下来喝水充饥打电话,疲惫又激动。我已经想不起来我到底打没打电话,因为好像无人可以分享。但我记得那天的月亮很亮,跟这次西安看到的圆月一样。稍作休息,把多余的T恤穿上御寒,打着手电我们呼啸着下山。直到半夜,下了山,几个人在路边的四川饭店吃饭,洗了个冷水澡,在10块钱一个的床位沉沉睡去。
离开陕西省的时候我们在界碑处合影,乌云压城,骑到河南境内就开始大雨滂沱。路又变得非常差,大家都没有停下躲雨,骑着骑着我的嘴里鼻孔里脸上全是泥,即使穿着雨衣还是浑身湿透。我和其他几个队友也拉开了距离,我骑在前面,不能大口呼吸,又不想停下来,埋头苦骑,好像摩西带着难民逃出埃及,不知路在何方,但又不能停下脚步,只顾风雨兼程。直到骑到中午,我们才骑出雨带,在路边一破败的饭馆里午饭,只有面和馒头。虽然饥肠辘辘,我还是成了唯一没有把面吃完的人,可见我是有多么不喜欢面食。
那之后我再也没有骑过长途,川藏线是早就放弃了,环青海湖,环台湾岛,这些事情我还会不会去实现呢?我觉得年轻的时候应该去做些牛逼的事情,老来好跟自己的小孩讲。希望在追求牛逼的路上,我还可以继续前行越走越远。
二、青年才俊
大赛组委会请了一些往届的全国决赛的优秀辩手和国内一些青年辩论高手来担任这次比赛的裁判、示范赛选手和session的讲师。第一天的培训课程就是以他们的BP示范赛开始的。八名辩手,有海外名校的海龟,也有国内的冠军辩手,都很年轻,估计也都是20多岁的样子,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第一个发言的PM是名女生,一上来就以前所未有的超快语速让观众意识到:这是全国地区赛的示范赛,这是顶级选手的风采。她说得太快了,比任何一个英语主播都快。流畅标准的英语像是自来水从拧开的笼头里喷涌而出,不断地灌进我的脑袋,配合着大幅度的肢体动作,很快让我失去了紧跟语流的兴趣,听得头痛,那些连珠炮似的话语无法再流入我的脑子,散落了一地。坐在会场里,倒像是在看一场手舞足蹈的默剧。后来我和Grace还有Arielle交流,她们跟我的感觉一样,辩手似乎不是在让现场观众理解她的立场和观点,而是在炫耀非凡的语言能力。不过,这样的语言能力的确值得炫耀。另一个在哈佛读书的年轻裁判,像个独裁者,从来没按要求征询过trainee的意见,并总是按照自己的意见来评分,充满了自以为是的优越感。而联合裁判长,一个国内的冠军辩手,顶着一大堆“中国唯一”头衔的清华男,则引起了大多数人的不满,我始终觉得他是个优秀的辩手和语言天才。但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他的自以为是和居高临下、傲慢无礼、指挥官的口吻让他失去了被该轻易获得的人气,导致了他在辩题分析时扮演PM遭到了猛烈的POI挑衅(何老湿就是其中之一)。我不太理解为什么在这个跟我相仿年纪的人身上,需要那么多的权威口吻和教训语气,是为了彰显他才是无人能及的天之骄子吗?
我在辩论上没有任何的酸葡萄心理,这本来就不是我的强项,我也不是一个喜欢说服别人的人。其实也有很多的裁判,他们谦和可爱,彬彬有礼,乐于和选手交流。这样的区别也体现在学生辩手身上,他们有些自信,强势,咄咄逼人,快语连珠。而有些辩手则温和淡定,从容不迫。我更喜欢后者的风格,容忍与自由,而不是一副要致对手死地的气势汹汹。我试图观察这些年轻人,他们给我的最大印象应该是自信,但这种自信从何而来,我不清楚。从他们身上我也能看出我们国家的心态:越来越不理会他人的意见,傲慢、固执、急于证明自己。但他们身上也丝毫没有历史的沉重感,比赛,更多的就是个人风采的展示,和集体荣誉无关。辩论,更多的是语言能力的锻炼,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对任何一个辩题有过认真深入的思考,是否想过城市化,农民工,素食主义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三、屌丝的逆袭
想来实在是好玩:一开始只有我一个人带队去比赛,礼拜五买了三张票,晚上和老何还有小溪喝酒,喝高兴了,怂恿他一起去,我们也一块儿出趟远差,结果晚上回去他买到最后一张票,于是一起去。第二天我们和小佳佳吃饭,说起要去西安出差,结果她流露出向往羡慕嫉妒恨的神情,加上那天是小佳佳请的饭,我们就说干脆她也一起去,欢乐一点,也好有个人摄像。于是立马给领导打电话请示,同意,于是原来的三人行成了五人行。不过因为她买不到和我们一趟车的票,我只有把票退了,和她买另一班车的,让老何带两个学生先走。然后我们就商量上演了第一出的surprise:先由老何在班上通知赵老湿因为有事临时不去了,换成他去。然后达到西安后让他们在火车站等,我们再突然出现,上演反转剧,一定很好玩。我们都觉得这个计划太欢乐了。事实证明,当我徒弟在德克士见到我突然出现时,的确是惊得大喊大叫。可惜这一段在录像的时候竟然没按下录制键 ......
本来参加这次比赛,完全是打着练兵见世面的目的去的,也没太多期待,毕竟是华西地区决赛,我们学校首次参加、名不见经传,能在60几只队伍中争个冲进前30,争个二等奖就是我们的目标。第一天训练日最后的mock round演习赛比下来,我们是同一组四支队伍中的最后一名,两名学生心情低落,倍受打击。我因为在别的场地观摩,没看到他们的表现。一天的培训忙得连晚饭都没怎么吃,我和我徒弟公然在会场里提着一口袋的饺子大吃起来,十足的屌丝。回到酒店已是十点,精疲力尽,还是打起精神鼓励了他们一下,毕竟只是模拟演练,等我搞清楚状况了再指导一下,应该会有改善。这样开始了第一天的比赛日。
第一天就取得开门红,前面三轮我们拿了一个第一两个第二,大家心情都很好,以哀兵姿态出战还是不错。不过我们还是没觉得自己能有太好的表现,只是觉得这次拿二等奖应该是有希望了。问了成都理工和川农的成绩,貌似都没有我们好,不过我们也不知道其他强队的成绩和自己的排名。当天的欢迎晚宴大家都很高兴,这样的场合,紧张中喘口气,我也终于可以吃顿好饭。出来比赛,还是学生最开心,很快就能玩成一片。晚上回去的路上,大家一路散步,还买了三瓶果啤,刘老师很豪爽滴要求回去对饮吹瓶。边喝啤酒边给学生简单交代了一下第二天的比赛,回房休息。
第二天只有两轮比赛,但不会立刻公布结果。早上比赛结束后我赶紧跑去我们辩手的教室外面,听语气情况不妙,被强队虐了。用老何的话说,就算结果是第四也不算意外。下午最后一轮,原来双学位班的学生跑来给我们加油,最后一场我们和重大,西北大学,西安交大城市学院分在一组,是我两天看下来实力最接近最激烈的一场。抽到的位置又是Opening Gov,不好发挥,比下来也是感觉不好。觉得第一天积累起来的优势和喜悦都被冲散了。(其实后来我们才意识到我们最后一轮的分组是有意把之前排名靠前的队伍分在一起的,最后结果出来我们这组的三支队伍都是一等奖,而西交的城市学院也是以一分之差落到了二等奖。)
终于比完五轮,回到会场等结果公布,而最后第六轮是积分前四的队伍争冠亚军季军。没想到其中两支——西北大学和西电,都是我们交手过的,也算是和高手过过招了。大家都比较平静,我对我的队员们很满意,他们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我徒弟再次惊艳全场亮瞎了各路辩手和裁判的狗眼,我和老何也在短短的准备时间里绞尽脑汁了。我先是被通知我们学校获了最佳新校奖(这个奖纯属酱油),然后开始公布一等奖的进军北京的队伍,突然念到:“第八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我站起来大叫,我们激动得拥抱在一起(可惜这一幕又没拍下来,因为根本没想到会冲进一等奖),场面活像是在奥斯卡上拿奖的剧组。屌丝代表队完成了最大的逆袭!我徒弟周同学还拿了最佳辩手,这样一下子我们就拿个三个奖。这是我很多年来都没有过的激动时刻。
四、舌尖上的西安
两年前我来西安的时候出匆匆忙忙。没有去回民街,也没有去搜罗小吃,基本都在纯粹解决吃饭问题地凑合,面、肉夹馍什么的。我是个彻头彻脑的南方人,对于面食怎么都爱不起来,并且一天不吃米饭就很不高兴。所以我对西安的小吃根本没报太大期待。只是小沈同学从一开始就拼命向我们灌输回民街上一边吃涮牛肚一边喝他们从小喝的冰峰汽水是一件多么爽快惬意的事情,我只有再次期待一下。
比赛这几天因为时间安排太紧,基本都是在西电的食堂里吃快餐,或者锅盔,说不上好吃难吃,填报肚子就行。我们早早打好套餐,老何每次都是到处转悠,然后端着凉皮,还是各种可疑的面条、煎饼果子回来大吃一通心满意足。比赛完了我们去回民街,转了一晚上,吃了各种小吃:涮牛肚、羊肉串、烤鱿鱼、镜糕、凉粽子、炒米炒面、麻什、胡辣汤、鸡蛋汤......我只能说小沈、老何、小佳佳他们三个都很享受小吃之旅,吃得不亦乐乎、战斗力达到了峰值,我和我徒弟几乎对任何他们吃得津津有味的东西都没有兴趣,面食+重口味,都不是我的胃口。她开始回味重庆小面,而我则想象暑假回家后的各种宵夜。我真是个可恶的只喜欢吃米饭的南方人,注定不能适应北方的饮食。
不过我还算是一个敬业的尝试者,作为游客,哪怕不喜欢吃,我还是会努力尝一下。比如那天晚上饥肠辘辘,跑到隔壁房间找吃的,小佳佳说有她带回来的散装羊肉,我本来不想吃的,但又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捡了一块,发觉味道不怎么对劲,特别难闻,但我以为可能就是这样的西北风味,捏着鼻子吞下去了。然后叫其他几个来闻闻,为什么味儿那么大,结果他们一致认为,这不是什么羊肉的膻味,而是因为羊肉臭了、、、、、、我的胃立马就是一阵痉挛,翻江倒海起来。倒是第二天,治好了我来西安后肠道不通的状况。最后上火车之前他们决定吃德克士,我一听就反胃,一个人跑去吃了永和豆浆。
西安美食,哥是真心无福消受啊。南方人无法忍受北方的面食,就跟北方人觉得南方的冬天阴冷难熬一样。总结起来,这些天来吃的正经饭只有两顿:第一天晚上吃的湘菜,和欢迎晚宴吃的川菜。
五、还有什么
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是一个拙劣的游客:在游览时总是心不在焉、缺乏兴趣、从来不购买任何纪念品和土特产。并不是我对这个世界的未知风景失去兴趣,而是觉得中国的城市景点正在越来越相似:混乱、噪杂、宰客、充斥着所有地方都大同小异的浙江产的纪念品。行驶在西安三环附近的干道上,你根本无法分辨这是哪里,因为它跟其他大城市的外围是如此的相近:高层小区、宽阔得不人道的马路、立交桥、还未完善的城乡结合部痕迹。多少有点令人乏味。
几天不看体育新闻,没追NBA季后赛都让我焦虑。不过好处是每天都在1点以前睡觉,早起吃早饭。在酒店终于看完了冯唐所有的小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读完后多少让我有点感伤。虽然写得很一般,但我还是执意读完,完全是因为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在听到一等奖的消息后我激动不已,但很快又归于冷静,因为无人可以分享,无人可以打电话去分享喜悦。很难说我对辩论有着怎样的感情。喜欢,但也不算热爱。所以哪怕见到国内一流的高手,我也不会觉得欣喜。如果是参加语言学大会,见到学界的一些大牛,我想我还是会激动。但这些天积累的经验,收获仍然值得好好体会总结。累并快乐着,我想是最合适的总结。每天都精疲力尽,每天都在战斗。但我和我的学生都觉得这是一次很刺激很爽的经历,高强度的比赛对辩手和老师都是巨大的考验,而那种肾上腺素迅速上升的感觉的确是美妙的。虽然我不是争强好斗的人,但有时候看到辩手们在上面唇枪舌剑,还是让我和老何都产生了真想上去激辩一场的冲动。
感谢我的学生,他们出色的表现让我们有了很多的欢乐,有了可以一起去北京见识更大舞台的机会,也让我再次体会到了竞争的乐趣,有幸能够分享你们青春中的欢乐和激动。
感谢刘老师的辛苦拍摄、照相,给这次西安之旅留下了很多好玩的记录。
感谢耿航同学前来加油。远在别处的关心支持我们的同学、朋友们。还有之前四校辩论赛前刘同学、汤同学的陪练,让两位辩手得以进步。
菠萝味的果啤,西电带斜坡的教学楼,公布辩题前的紧张,十五分钟的集体brainstorm,回民街的胡吃海喝,钟楼附近的屌丝酒店,火车卧铺的逻辑题......这些,都是你们给我的美好时光。
文章热词:西安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屌丝的逆袭—西安辩论赛6日]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特色美食推荐
- 荥经“棒棒鸡”
- 荥经棒棒鸡是一道名声在外的民间工艺菜,其色鲜...
- 荥经第一面——挞挞面
- 清晨,当你漫步在荥经大街小巷,四处可闻&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