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最美的360观景平台——牛背山您好,欢迎来到牛背山风景区! 加载中...

您当前位置:荥经牛背山风景区 >> 游记散文 >> 浏览文章

尼泊尔五则

时间:2013年12月06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告别尼泊尔的尘土飞扬和喧嚣噪杂已有两个月,很多当时印象深刻的事情慢慢变得模糊。但还是有一些人和事,让我对这个世界其他地方的不同人,不同生活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多样性的好奇和渴望,不论贫穷富裕、发达落后、相似迥异,都是我旅行的很大的意义。在这里我要感谢旅行的同伴——吴老湿。感谢她一路上忍受我的挑剔刻薄和碎碎念,她以惊人的逆来顺受的好脾气让这次旅行圆满完成了。
 
一、烧尸庙和印度教葬礼
那天下午,我们被照例的大雨困在博大哈大佛塔的屋檐下,和一个阿根廷哥儿们吹了个把小时足球,看雨势渐小,我们决定出发前往下一站——Pashupatinath神庙,也就是俗称的烧尸庙。在攻略上看着两个地方隔得不远,就决定走路过去。问路,沿着博大哈大门对面的一条乡间小路走下去,穿过一个村子,其实更像是城乡结合部的感觉。有漂亮的新建的五层洋房,也有破败一点的。雨后的道路照例是坑坑洼洼。无处不在的乌鸦在杂乱的电线和垃圾堆间扑腾。无聊的居民坐在门口发呆,乡村小卖部随处可见。其实跟国内的农村的状态也差不多。
走到一条大路口,又该问路了,小卖店老板给我们指了一处上山的台阶,继续走。台阶两边的铁丝网上爬满了猴子,没有其他路人,我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走到上坡顶是一片开阔地,很多人在那里踢足球,完全没有神庙的踪迹。又问人,原来还要再下山台阶,神庙隐藏在山坡的另一边。一会儿就下到底下的河边,水声隆隆,现在正是雨季,河水暴涨,完全没有旱季是一半河床裸露在外面的景象。再往前走,就到了神庙和火葬台的区域。原来景点的入口处在河的对面,我们相当于走了一条当地人才会走的小路。对面数十个火葬台空空如也,不免失望。我想再等一等,到傍晚可能会有,就先到处转转。河对面是尼泊尔最大的湿婆神庙,非印度教徒是不得入内的,这边则是一长排白色的小神庙,据说也是湿婆庙,里面有些苦行僧在修行,但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拍照是要给钱的,不免产生一丝厌恶。往上走其实是一个公园,很多学生放学走过,在台阶间跳来跳去有说有笑。对着河的高处有一排长椅,很多人在休闲聊天。我们旁边坐着一对当地情侣,另一边是几个中国的学生游客,正在兴奋地讲述逃票的经历。我问身旁的情侣,相不相信死后烧成灰,汇入恒河,就能升天。男的问了问身旁的女的,笑着说其实他也不知道。但人们都这么做,他家亲戚死了都抬到这里来烧了,自己以后也会这样。这就是传统。至于里面的宗教渊源,他也说不上来。我不知道这些说不清的传统到了年轻一代会面临怎么样的处境,就像所有宗教国家的年轻人都充满了世俗化的渴望,在商品社会和全球化的浪潮中,传统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很自然拿中国做比较,城市里的年轻人人能坚持的传统仪式还有哪些呢?恐怕只有在传统节日吃传统食物了。但在尼泊尔,尤其是当晚上或者清晨穿过市井街巷时,你会发现这里还保留这很古老的东西,好像走在BBC的纪录中。这个国家前进的步伐,和中国比起来,显得是那么的缓慢,但它似乎并不在意。
坐得无聊了,又走下河边乱逛。我走进神庙对面的一个院子,里面也是些破败的房子,空地上一群年轻人用很简单的器材在玩板球,这个南亚地区十分流行的体育项目,由当年的英国殖民者带来,经由印度来到尼泊尔,蓬勃兴旺起来。就像棒球从美国流入日本,再到台湾的流行。他们在有限的空间里跑着,惋惜或者激动得大叫。在外人看来,这自制的球棒和脏得分不出颜色的球,还有根本算不上是球场一块积水的空地,实在是说明了条件的落后。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的开心。这就是尼泊尔,所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在这里都是老百姓日常休闲娱乐的场所。当地人走过那些数百年的神庙,坐在古老的石阶上乘凉、聊天。他们甚至不在意向游客收取门票,从来没有把这些地方围起来作为赚钱的景点。哪怕在我们看来,这是改变他们贫穷生活的最快捷方式,似乎也是天经地义的,在中国。有一个年轻人过来和我说话,他说很流利的英语,问我旅行的计划,对加德满都的感受。我知道他就是我们俗称的野导游,话题最终说到了要不要带我在这里逛一逛给我介绍一下这里的历史。我笑着拒绝,他也很礼貌地表示没关系,继续和我聊天。
终于,有一具遗体抬了过来,烧尸工开始堆火葬的木材。我趴在上方的高台上看,那具尸体被裹在黄布中,就静静地放在那里,残破的顶棚上猴子在肆无忌惮地吵闹追逐,无视人间的生死。又过了很久,家人都到场了,大家围在遗体边做最后的告别,看上去没有什么仪式,也没有很多的鲜花,就是普通人的火葬。然后木材堆从下面点燃,很小的火苗。上面还盖着湿稻草,估计是为了烧得久一点充分一点。慢慢的,空气里弥漫 了一股奇怪的焦味。这是天色已晚。河边的神庙旁台阶上坐满了当地人,就像在看演出一样。新的尸体进来了,原来在抬到火葬堆之前,要在放在上游的台阶上用河水清洗,不知是不是洗去此生的罪孽尘缘。然后再由家人抬过来。我看到送葬人群身体经过,终于听到了家人的哭声。其实印度教的葬礼不算肃穆悲痛。连现场放的音乐都比较欢乐,老百姓就像看热闹一样,每天都有很多当地人在烧尸庙闲坐。庙宇、火葬台、圣河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之物。家属对于那些拿着长枪短炮记录的游客似乎也无太多介意,或者都习惯了。可能在他们的世界观里,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几个小时后,躯壳会化成灰烬,撒入巴格玛蒂河中,翻山越岭,最终流入恒河。雨季奔腾的河流会加速这一过程,也许通往轮回的道路会更坦途。而在旱季,河流干涸粘滞,似乎升天的路也变得艰难踯躅起来。这就是印度教的火葬:生的生,死的死,相安无事,超脱淡定。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恒河水。
 
二、重庆味饭店
 
对于有着强烈本族饮食认同感的中国人来说,出国旅行最大的烦恼可能不是语言,而是吃饭。不过中国人除了向世界输出廉价的商品,还把以川菜为主的饮食带遍了世界。再加上中国人超强的环境适应力和吃苦耐劳的赚钱精神,让世界任何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了中国人的足迹。中国餐馆也开遍了从满目疮痍的阿富汗伊拉克到人烟稀少的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再到尼泊尔之类山区小国的各个角落。这家重庆味饭店就开在我们酒店隔壁的院子里,算是泰美尔区的中心位置。红底白字的巨大塑料招牌,跟国内随处可见的路边饭店别无二致,这让我想起了在日喀则深夜去的那家四川饭店,也是一家四川人到西藏开馆子,食客主要就是过路的司机。跟他们聊天,似乎他们所有的生活就在饭店里,甚至没有去过不远的扎什伦布寺和珠峰。走过川藏线再到尼泊尔的人都会发现,川味馆子的足迹也是沿着这条漫长的公路,蔓延过群山峻岭,一直开到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另一边。他们给那些旅途中疲惫不堪的骑行者、司机、背包客们提供了味觉上的安慰。
我们走进重庆味,光线有点昏暗,环境不算太好,但也过得去,跟大部分川菜馆子差不多。坐了几桌,全是中国的年轻游客,抬头看了眼我们,又很快自顾自吃下去,聊着关于西藏、尼泊尔那些熟悉的地名,不同口音的普通话可以知道他们来自南方或者北方。老板娘招呼我们坐下,我用四川话,她便转而说起了重庆话,典型的重庆味儿,语速快,冲,不矫情。又来了生意,老板娘赶紧去忙活别的,也许是从从成都进藏,再走中尼公路到尼泊尔的游客太多了,乡音对于远在异国的她来说也不算什么。她的丈夫,负责厨房,忙的时候自己会出来端菜,空闲时就坐在外面用电脑看中国电视剧,或者上网看些新闻、跟游客聊天。给我们上菜的姑娘是尼泊尔人,竟然跟我们说的中文,我才发现,这几个尼泊尔服务员都是用中文和老板在交流。除了菜名和简单的对话,我没有听见他们之间更复杂的语言。但保持饭店的运转已经足够了。空下来时我问老板娘会不会说尼语,答曰不会。让我又一次惊叹中国人的生存能力:一对不会说尼语的夫妻,在这里不仅雇佣了会说中文的当地人,而且把生意做得如此红火。
二楼则是青年旅社、房间还挺多,多数是四人间或者六人间的高低铺,竟然已经住得满满的。几十块钱一晚对于还在读书的年轻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地理位置方便,可以吃到中国菜,聊天交友都没有语言障碍。还有,这里可以收到天朝CCTV的大部分台,随时做到“身在世界,心怀祖国”。同样的中国人聚集地在不远处还有一家更大规模的,名字叫成都宾馆。那里除了经营饭店和旅馆,甚至还提供了便宜的物流快递业务。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质从加德满都走公路回到拉萨,再转往全国其他地方,那些满载而归的游客,可以直接把成箱的纪念品,自己用的,回国倒卖的,直接寄回去。比起在泰美尔区到处可见的DHL,FEDEX,还是便宜了许多。走进这家中国人的城堡,好像一下子走进了国内任何一家生意火爆的中餐馆:人声鼎沸,热气腾腾,进进出出的中国面孔,没有人会注意你。在这里无法感受到异国他乡遇到同胞的喜悦,有时候,你甚至想避开这样说着同样语言的人群。
这样的中餐馆,尼泊尔还有很多,在加德满都,在博卡拉,在奇特旺,在任何旅游城市。因为语言、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总是能只发地聚集扎堆起来。他们更热衷于谈论买了哪些纪念品,哪家店更便宜,哪里有打折、拼车的信息。而这些异域的餐馆旅社老板们,也可以以完全以中国人的方式做着生意。就像重庆味的老板夫妻那样,从家乡农村出来,吃苦耐劳,白手起家,当然也精明世故,深谙生存之道。在广阔天地成就了一点事业,可以为子女提供一个优越的条件。也许他们的很多乡亲,朋友,此时正在中国南方的大都市打工,从事着更为辛苦但收入微薄的工作。
离开尼泊尔的那天早上我们最后一次去了重庆味,吃早饭。可惜没有想吃的重庆小面,只有挂面,我没能吃完。当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已经又新的刚到加德满都的背包客从楼上房间下来吃饭了,他们在兴奋地商量着接下来的行程。
 
三、加德满都的电影院
 
在泰美尔区和加都周边景点穿梭时,总能见到湖边两座巨型的建筑,一个是Kathmandu Mall,旁边是Civil Mall。说它们巨大,只是相对于整个加德满都大部分的建筑都如同国内的城中村一样而言的,比起万达广场什么的城市综合体,那也是小巫见大巫了。走进Kathmandu Mall,打算看看有没有什么因为这里的便宜房租而比国内便宜的牌子货。结果发现里面的店铺只相当于国内十年前或者五线城市的地下商场。没有品牌专卖店,没有装逼的洋快餐,一楼竟然连化妆品和名表也没有!悻悻地转了一圈出来,决定再去隔壁的Civil Mall看看,从外墙上看,这一家似乎要好一点。果然,这里有匡威,有Lee,还有国内的运动品牌。我想起在河内看到的李宁专卖店和ICBC,看来天朝的品牌还是在走当年革命时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坐着扶梯一层层上去,竟然有一家巨大的电影院。这是的“巨大”,哪怕和国内的影城比起来,也算巨大了。灯光、海报、大厅,都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丝毫不比任何国内的影城小气。可以说,这是这些天来我在这个国家见到的最现代化的场所。处于好奇,我们来的票房前面,场次和厅熟不算太多,几部印度宝莱坞的歌舞片,一如尼泊尔的电视台一样,被印度电视剧电影占据着。虽然夹在两个东方大国的中间,但尼泊尔在经济和文化上几乎是一边倒向印度的:相同的宗教、相近的语言、街上全是印度产的TATA汽车。但在政治上,这个国家又更倾向于中国,而对印度保持警惕。历史上也发生过说不清的冲突和纷争。当佛教的创始人诞生在蓝毗尼的时候,尼泊尔还只是一个卫国。它的邻国锡金,早已被印度吞并,只剩下尼泊尔,在两个巨人的夹缝中求生存。令我惊喜的是《金刚狼2》正在上映。当时我并不知道这里竟然是跟全美同步的,而回到国内,这部电影上映是在两个月以后。我问了工作人员配音的问题,回答说是英文原声的,还没有字幕。半信半疑地买了票,决定体验一下。非周末时间,300卢比,人民币二十块钱的票价对我们不算贵,但对于月工资只有一千左右的普通尼泊尔人,估计也算是小小的奢侈了。在外面买了小吃和咖啡,发现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能说英语,而且习以为常。虽然我并没有见到太多西方面孔,但在加德满都,老外是随处可见的。甚至早在50年前,嬉皮士们已经成群结队来到这个封闭的神秘国家,流浪、学禅,披头士成员就坐在杜巴广场的台阶上吸着大麻冥想人生了。那时的中国,对于西方还没有敞开大门。
走进放映厅,我又一次惊呆了——我见过的最大的电影厅!几百个座位的大厅,位置屏幕都很宽,中间两排还是豪华真皮沙发。观众不算太多,坐了四分之一,但也没有人去坐那些空着的豪华座位。买票的时候我很怀疑这样的英文对白尼泊尔人能听懂吗?至少在中国,所有的原声电影是带字幕的,而大部分的年轻人,在学了十几年英语后,仍然无法脱离字幕。电影开始后,这样的疑虑就被打消了,因为有那么一个情节,应该是一句搞笑的对白,我没有听懂,但旁边的观众都在笑了。我甚至感到一丝尴尬。大部分的观众,都是尼泊尔的年轻人,我不知道他们是否都像中国大城市里的年轻人一样接受过大学教育,但他们的英语足以让我们汗颜。在接触我这样的外国人时,他们又如此地习惯说英语。在泰美尔区,由于全部集中了外国游客,这里的尼泊尔人说英语不足为奇。但在泰美尔区之外的这家电影院,大部分的观众是当地年轻人,却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很国际化的气氛。这样的气氛是因为英语造成的,他们并没有显出任何知识分子或者精英阶层的特质,但这样的场景,哪怕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的电影院,也是无法见到的。我不知道尼泊尔人的英语教育,在这里的日子让我发现,至少在大城市,外国人多的地方,当地的年轻人的英语都是不错的。也许,这将是这个国家追赶世界步伐的加速器。也许,他们根本就不想追赶世界。
电影散场后,这些新兴阶层的年轻人并没有像国内一样走向停车场,相反,年他们都钻进了等在门口的面包车,或者跨上了摩托。
 
四、泰美尔区的 North Face和Kingsway的劳力士
 
在拉萨的时候,刚刚从尼泊尔回来的小朱同学极力向我们推荐加德满都的North Face专卖店,说如何如何的便宜。这样的牌子,在国内已属高端,最适合穿着在拉萨这样满大街冲锋衣的地方装逼了。小朱把我们在拉萨的两口子夫妻朋友说得心动,于是,委托我们前去采购。尼泊尔除了印度教庙宇,喜马拉雅山脉也是徒步者的天堂。在泰美尔区,充斥了中国产的各种仿冒户外用品的店铺。而真正的专卖店,集中在泰美尔区外围的一条街上。用Google地图找到了这家店铺。还算比较大,上下两层。墙上挂着各种该品牌赞助的登山运动员的照片,夏尔巴人天生就是登山家。在外国人开始挑战珠峰之前,他们已经在群山间生活了几个世纪了。
一楼是装备,衣服都在二楼。这里的价格的确要比国内便宜很多,要再加上打折的话,是很划算了。但比起一般的服装,还是贵。只能说国内的价格有点离谱了。为了给他们挑选合适的衣服,我们得一件一件的穿上身试,拍照,再用微信发回去。冲锋衣、抓绒、冲锋裤。这是我第一次帮别人这么试穿买衣服。试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失去耐心。但营业员丝毫没有对我们的无休止的试穿感到厌烦,一直保持着耐心和微笑。后来吴老湿在试的时候我甚至帮其中一个营业员的女儿,一旁做家庭作业的小姑娘做了会儿数学题。
虽然世界上大部分的服装都产自中国,但这里的却来自东南亚的各个国家——印度、孟加拉、越南、柬埔寨。这些国家,虽然远远落后于大陆,但因为有着更便宜的人工和地租成本,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这些国家。也许尼泊尔将是下一个。会有越来越多穿着纱丽、戴着头巾的人成为生产线的一员,被裹挟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加德满都、孟买、河内,也许会出现像富士康一样的巨型工厂。
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漫长选择,终于选好了所有的衣服。一共花了五千多人民币。中国游客稀松平常的一次购物,也许相当于这三个营业员一个月的薪水了。
毕竟是首都,加德满都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落后贫穷。在Kingsway,就集中了很多专卖店和五星级酒店。还是帮朋友看表,我们走进了一家名表专卖店。这是一家家族生意,女儿和儿子在当营业员,老板就是老爸。他们自豪地告诉我这家店是尼泊尔最大的名表店,历史悠久。当然,和国内的亨得利比起来,根本就不算什么。也许他们早就习惯了来这里的中国游客,热情地拿出一款款的手表给我试戴——浪琴、豪雅、欧米茄、劳力士。我想这可能回事我这辈子唯一一次戴上这些价值不菲的手表。最让我新奇的是墙上的照片——父亲和叔叔跪在达赖Lama面前朝拜。那个坐在办公桌后面享受着仆人按摩的老板,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他带着他们全家去了印度,拜见了老喇嘛。宗教和财富,应该是这个富贵显赫的家族的象征。后来我才发现,喇嘛在尼泊尔也是广有信徒。在泰美尔的书店和纪念品商店里,放满了他的著作,关于爱与宗教,人生的思考,从书名和内容看谈不上什么阴谋反动。当我拿起其中一本翻看的时候,旁边一个中国女孩问我:“这样的书能带回国吗?”
 
五、纳加阔特的年轻人
 
为了去纳加阔特看几座8000米群峰连在一起的壮丽,我们坐local bus辗转了两次来到这个山村。结果又走错了路,在山里面徒步了两个小时,一直快到山顶的兵营,碰到了尼泊尔大兵,才知道走错了方向,已经走进了军事区。大兵们并不凶声恶煞,不像在拉萨的尼泊尔领事馆外面和樟木口岸过境处,任何企图照相的行为都会被士兵严厉呵斥。但一过口岸的友谊桥,就可以回头随便拍了。我始终不明白,我们这个国家为什么如此的不自信和害怕。几个大兵的英语不是很灵光,但还是很友善地给我们指明了路,我们只好冒着雨精疲力尽地往回走。在博卡拉没有完成的徒步在这里实现了......终于来到了正途,旅馆聚集的观景区。住进一家位置和条件都很不错的旅馆,淡季,游客不多。除了我们,刚好有一群福建来的老师,这个清净的地方才热闹起来。
相同的职业让大家一下子就熟悉了,整顿好了相约一起下山晚饭。因为下雨,山里面已有些寒气。小饭馆一下子来了这么多顾客,老板只好跑到后面忙活去了。在东南亚吃饭,不能指望国内饭店的上菜速度。这里都是来了客人现做,厨房也基本只有有两个人,不慌不忙的,总是饿坏了着急的国人。我知道会等得很久,就去和里面桌子的一桌尼泊尔年轻人聊天去了。三个尼泊尔人,一个美国人,也是从加德满都过来玩的。不过他们是摩托骑士,帅气!尼泊尔人真是热情,见我过去了赶紧招呼我坐,还要喝酒。除了美国人外,其他两个小伙子的英语都不错,有一个在海悦酒店工作过,接触的老外多了自然就会说。和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一样,在他们的话语里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理想。有一个擅长吉他想当音乐家,有一个相当老师,还有一个想出国读书。他们抱怨政府的腐败无能,不满生活成本的上涨,又乐观得那么天真,嘻嘻哈哈的。至少,他们没有谈论车子和房子。他们跟我讲几年前的那场宫廷惨案,跟我讲他们的国王,讲郭尔喀民族的光荣历史。似乎全世界的年轻人对政府都有说不完的抱怨,讲到腐败问题时,中、尼、美三国的年轻人达成了一致,哈哈大笑。
他们先吃完,准备先走,还盛情邀请我去他们住的地方继续聊天。美国小伙竟然拿出手机加了我微信,让我一时有点时空错乱的感觉。回到旅馆后停电了,外面下雨,也很黑,我没有去他们那里,留在旅馆和老师们喝功夫茶聊天,福建人真是离不开茶,出远门都带上全套的茶具。我想:要是还有机会,我很乐意再和那几个年轻人聊聊。
 
最后
 
在尼泊尔的一个多礼拜里,我见到了太多新奇的东西:神庙、火葬、佛塔、国际化电影院。这里的很多地方,任然保留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和虔诚的信仰。但它也被卷入到现代化的浪潮中,前途难料。世俗的、科技的、西方的东西,随着外国人不断地涌入。我很难想象这样的宗教国家会是以何种形式面对世界潮流的变化。毕竟在几年前,激进的左翼毛派运动还占据着大部分的山区。如今,游击队已经放下武装,但毛派还是成为了议会第一大党。这个据说是以毛主席为师的政党将会把尼泊尔带向何方,也许对以神为敬的人民并不重要。没法呆上太久,我希望自己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神庙、神的故事,可以走进喜马拉雅山。它的神秘、魅力、淳朴、古老,让我留恋。就像英国旅行家鲍威尔说的:“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只要巴德岗还在,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 对,就算整个世界都走遍了,只要尼泊尔还在,就值得你跨越千山万水来看它。
 
文章热词:尼泊尔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尼泊尔五则]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走进牛背山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 广告服务 | Tags关键字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三合乡牛背山 联系QQ:382375073 邮箱:382375073@qq.com CopyRight 2013-2016 荥经牛背山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发布,如涉及到版权问题,与本网站无关 网站建设:[宇瑞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