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自孤独
天地好象蒙了一层灰,太阳懒懒地晃荡着,尘干土燥。人行车走,荡起一阵阵的风,风卷起尘埃,路傍的植被上积着一层土。枯萎的草,光秃的树,绿绿的油菜,冬季,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到户外行走,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奉友人相约,到大田乡民福村去吃杀猪酒。路并不远。从荥经县城出发,乘车沿荥天路,至大河沟,过洞子桥入山,到村道尽头,摆好车,行不到十分钟山路即至,总共行程就半个小时的样子。
主家甚简陋,是典型的旧时民居,围墙用土砖筑就,门前有数笼葱郁的慈竹,四傍植着无花果、樱桃、李子,光秃秃的,正萌着新芽。屋外阳光正好,由于视觉不能立马适应,屋内就很昏黑。如大多数的农家风韵,在穿方上挂着玉米,阶沿上堆着南瓜,壁上挂着农具,窗户、楼板被烟火曛得漆黑。见有生人,玩童不停地从门走进去,从窗子翻出来,或在田坎、地头蹦跑。院坝是土的,若是雨天,当是泥泞的,这个冬天雨水不多,也还干燥、整洁。主人就在院坝里忙碌,除了热情,言语不多,就是给人一副朴实无华的感觉。家里就夫妇二人,子女都在城里工作,我们今天也就是奉其子女之约而来。儿女回家,有客人至,老人的喜悦与慰藉之情,虽未于言,却溢于表。直至我们离开,也未闻其有多少言语。我想这夫妻二人平日在家,当也是言语不多的,老夫老妻了,多少温情都在几十年的相濡以沫中成为一种习惯,多少年来的情怀都寄托在儿女身上了。
闲着无事,主人告知屋后有一牛仙寺,可去耍一下,大家便一同前往。沿山路走一、二十分钟,就到山脊。山脊往前延伸并向上抬升、扩展成一个山包,包顶平坦,四望尽收。一幢孤陋伶仃的砖瓦房,在绿油油的油菜田里,淋浴着冬日温情的阳光,这就是“牛仙寺”的所在。
现在的牛仙寺为一幢三合院的简易房舍,屋后檐下堆放着秸杆,是供寺里用的燃料。一根细小的塑料管,不知从何处引来了水源。寺中供奉大佛、观音、牛仙、猪仙等神像。留下的古迹就是一通石碑,从碑文所载得知,此寺重修于大清嘉庆十年,至于兴于何时,这到无从考证了。
碑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重兴牛仙寺的渊源,大意是说牛仙寺不知建于何代,在清乾隆时已颓败,寺中田产也被和尚典当吃尽。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有川北顺庆府邻水县人来荥经,寻找离家出走的儿子。他的儿子其时正是荥经县宝积寺的主持,号广明法师,并在为宝积寺中兴做准备,不愿跟他回去。接不走,又不忍分离,于是就在荥经住了下来,后来到瓦屋山去朝山,忽然彻悟,遂于瓦屋山光相寺落发,法号源慧。从瓦屋山回来后,就一直住宝积寺。
牛仙寺自无人管理后,日渐荒凉,大田坝的居士杨朝升,到宝积寺去求源慧到牛仙寺进行寺院的管理。感其诚恳,源慧师即到牛仙寺。但是当时的牛仙寺是“殿宇倾颓,廊园毁败,寺中田地,前僧具当,焚献空悬,师朝不谋夕,目击心伤者以之”。其时生活即靠广明法师供养。源慧对广明说:你在宝积,我属于此,如果二而为一,可复兴牛仙寺。广明于是拿银子一百六十两,买回田地,源慧师勤俭节约,栽树、修围墙、给佛像装金,培修庙宇。又准备了很多材料,要修大殿。但因劳累过度,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脱化升西。后来广明法师为了完成源慧法师的遗愿,到牛仙寺“身任其责”,终使牛仙寺恢复壮大。
佛界有缘,人间至情。父子同修于黄卷青灯下,既为佛法弘扬,更为亲情相守。也许,在晨钟暮鼓里,两颗孤独的心,在寂然的寺庙里,都彼此牵挂着。要不,源慧为什么不愿离开呢?广明为什么要恢复牛仙寺呢。就如同现在庙里的居士婆婆一样,离开温馨的家庭和闲适的生活,到这柴不方水不便的牛仙寺来,不图今生,只修来世,不渡自己,只为儿女,默默祈求上苍的灵光护顶。这是一种境界吧,当这种境界浸入骨髓,寂寞就将与你同行一生了。
文章热词:孤独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情到深处自孤独]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特色美食推荐
- 荥经“棒棒鸡”
- 荥经棒棒鸡是一道名声在外的民间工艺菜,其色鲜...
- 荥经第一面——挞挞面
- 清晨,当你漫步在荥经大街小巷,四处可闻&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