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最美的360观景平台——牛背山您好,欢迎来到牛背山风景区! 加载中...

您当前位置:荥经牛背山风景区 >> 游记散文 >> 浏览文章

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考察报告

时间:2013年11月2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引言:自唐以来,在四川与西藏之间兴起了一条以“茶马互市”为主要载体的商贸通道,现在人们称之为“川藏茶马古道”。川藏茶马古道是一条集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类文明演进于一体的重要通道,千百年来,她历经风霜雨雪,将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与汉藏彝等多元的民族风情融为一体,成为西藏同胞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紧密相连的血脉和纽带。直至今天,无论从国家战略高度还是从民族团结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等角度,对它的研究都依然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进入康巴和西藏的咽喉,素有“西藏门户”之称,被历史学家定义为“民族走廊”。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这里是世界上人工种茶最早的地区之一,从西汉至今的两千多年,是我国最重要的茶叶种植加工、贸易的基地。从唐代起,这里便被中央朝延确定为内地向藏区输送茶叶的最重要的基地,唐代时每年入藏茶叶大约几十万斤,发展到清代每年超过了千万斤以上。初始茶叶大多由甘、青入藏,宋朝时期由于“马道梗阻”事件,“茶马互市”的重点逐步由西北的秦凤诸州转到西南的雅州一带,雅州(今雅安市)、碉门(今天全县)、黎州(今汉源县清溪镇)和名山县都设有茶马司。
以雅安边茶(亦称藏茶)为主要载体的川藏茶马古道,由雅安出发,向西经康定、昌都至拉萨,再经日喀则、亚东等地通到境外的不丹、尼泊尔,全长近4000公里,是古代中国通往南亚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其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民族的甘青迁徙通道,而后为古蜀先民开拓“蜀身毒道”,其后演变为汉朝时的灵关道、牦牛道、邛笮道(后称“南方丝绸之路”),唐代以后因茶马互市而称为茶路(即现在所说的“茶马古道”),今天已延伸为国道108线和318线以及遍布藏区的道路网络。川藏茶马古道雅安至康定段是最为艰辛、神秘而苍凉的一段,在这段不足300公里的路途上,横亘着大相岭、飞越岭、二郎山等高山峡谷以及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流沙河、青衣江等大江大河。千百年来,面对横断山脉的重重艰险,汉族人民从未停歇过向藏族同胞传递茶叶的艰辛步履,那些古道背夫们彰显出的“负重自强”的伟大人文精神,向我们昭示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强大精神动力。
鉴于茶马古道雅安段在整个川藏茶马古道的特殊地位和广泛影响,为进一步引起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对这段濒临消亡的古道遗迹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尽快启动茶马古道大遗址保护规划,为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做好项目储备,发挥雅安茶马古道的战略节点和枢纽作用,加强大通道经济建设,雅安市于今年4月成立了雅安茶马古道研究中心并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开展了为期10余天的综合考察。考察队沿着当年背夫的足迹,途经名山、雨城、荥经、汉源等六县一区,徒步翻越大相岭、飞越岭,直抵泸定县;由泸定县折回翻越二郎山,过“碉门”,走飞仙,返回雅安。考察队对沿途古迹史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收集整理,并就保护和开发利用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形成此考察报告。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一)考察的路线
此次考察途经雅安六县一区,行程近1000公里,其中徒步100余公里。考察队从毗邻雅安的成都邛崃出发,在邛崃市考察了平乐古镇和骑龙山古道,并与邛崃专家学者交流座谈。沿名邛高速到名山县,相继考察了名山县蒙顶山及中峰万亩茶园、明代大石梯古遗址以及目前全国唯一尚存的茶马司遗址。在雨城区考察了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雅安茶厂及兄弟友谊茶厂,沿当年的 “大路”经雨城观化翻越飞龙关到荥经县新添古镇,经荥经严道镇、六合、花滩、箐口、大通桥、黄泥、到达大相岭桥路碑处,沿国道108线翻越泥巴山到达汉源县,从清溪羊圈门徒步攀登到达大相岭九折坡下的盘脚下,尔后考察了清溪古城、清溪文庙、“山横水远”摩崖石刻、宜东古镇,经三交到林口,徒步翻越飞越岭,到达泸定化林坪,经沈村、冷碛抵达泸定县城,考察了梅子古渡、瓦窑岗遗址,并与泸定县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座谈。考察队沿着当年茶马古道“小路”返回,沿国道318线过二郎山到天全县,相继考察了天全县两路口、长河坝老街、紫石关、干溪坡古道驿站、明代嘉庆九十步村古官道遗址、清代官方储藏边茶仓库。最后到达芦山县,考察了飞仙关镇古道老街及南界牌坊、青龙关及唐宋摩崖石刻,回到雅安,完成此次考察。
(二)考察的内容及其收获
考察队通过沿途走访座谈、拍摄图片、收集资料等形式,基本摸清了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遗存现状。重点考察了古迹遗址50余处,包括古城、古镇、古村落、古驿站、茶号遗址、古道、古桥、古代关隘遗址、古代摩崖石刻、古碑、古渡口等。采访健在的运茶背夫,茶号、茶店店主后代以及热衷于茶马古道研究的民间爱好者数十人。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雅安茶马古道特色鲜明、独具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沿途古迹众多,类别丰富,时空跨度大,充分显现了雅安“文物大市”的重要地位。
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古迹类别丰富,时空跨度巨大,是雅安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雅安被誉为“文物大市”的实物佐证。
一是古城、古镇、古村落保存较为完好,各具特色。汉源清溪古城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县城,并有长达900多年州治所在地的辉煌历史,这里至今仍古貌依稀,古风犹存,南北走向的清溪古驿道穿城而过,老街建筑大多左右对称,但又各具特色,如今还有多家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雕梁画栋中体现了昔日的辉煌。宽达10米、高达9米的北城门,虽布满了青蔓草藤,但依旧显示着它的古老和巍然。汉源宜东镇在明代曾设为县治,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商品的重要集散转运地,主要是将内地的茶包和食盐转运藏区,同时将藏区的皮货、药材等土特产在此集结转至内地。雅安当年的义兴、天兴、孚和等大茶号都曾在此设立中转站。孚和茶号旧址、清代恒泰店等旧址至今还清晰可见。新添站是 “大路”上连接飞龙关和荥经县的一个重要驿站,是目前雅安茶马古道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驿站,总体布局保留了原始风貌,古风古貌依旧。天全长河坝是 “小路”上连接两路口和马鞍山(二郎山)的驿站,村落街道两侧木结构民居保存仍相当完好,为典型川西民居风格。


二是古道遗迹清晰可循,部分路段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茶马古道路段有名山明代大石梯古道、雨城飞龙关古道、汉源二十四道拐古道、羊圈门古道、芦山青龙关古道,天全九十步村古官道等。这些古道主要采用当地石料(红砂石或花岗石)铺成,有砾石路、条石路或石阶梯,所有路段都留下了或深或浅、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拐子窝。汉源羊圈门古道两旁至今还残留着当年为防止古道被破坏而筑砌的土埂,大石梯古道、九十步村古官道还设置了排水系统及休憩石台。一些保存完好的路段至今仍然是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用道。古道留下的实物遗迹,对于研究古代中国西南交通变迁、文化交流、边疆发展、经济贸易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三是古道沿途古建筑众多,保存完好,别具匠心。在考察中我们发现,沿途村落集中分布着雅安各个时期的古建筑。以清代或近代建筑为主,偶有唐宋和明代建筑,主要是驿站、茶号、文庙、边茶仓库、民居等,对于研究茶马古道历史和相关的茶商茶号文化、背夫文化很有价值。荥经新添驿站始建于清代,位于场街中部,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391平方米,四合院布局,由门厅、正厅及两厢房组成,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小青瓦覆面,保存完好,对研究古代驿站很有价值。荥经姜家大院系清代公兴茶号遗址,座南朝北,建筑占地面积1615平方米,三进院落,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整体建筑前半部分为明代晚期,后半部分为清代早期建筑,建筑整体呈长方形。门窗雕刻戏剧人物和故事,并在图案上覆盖金箔,雕刻工艺精致细腻,造型生动。四合院中的天井就是晒茶的晒坝,天井四周房屋依次是踏茶、沤堆、炕茶、拣茶、冲泡、编包(包装)的地方,是雅安境内保存最好的茶号,是研究雅安茶商历史最主要的遗存。清溪文庙位于清溪古城中心,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占地面积五千多平米,文庙呈南北轴线布局,整个文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前面是丹陛及戟门、乡贤、忠义、官宦、节孝五个祀祠。大成殿两廊左为先贤祠,右为先儒祠,钟楼鼓楼分列左右。整个文庙红墙环绕,古树参天。宜东镇孚和茶店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已有150年历史,正房和原有的大院部分保存较为完好,对承传近代民居文化,探究古代建筑艺术、雕刻技艺,研究茶马古道茶号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文物价值。天全始阳的清代官方储藏边茶仓库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该建筑群有正房5栋、厢房5栋、天井五口、院坝一处,四周为防火墙组成四合院布局,青石铺地,均为悬山顶木结构穿斗式建筑,小青瓦盖面,从整体结构上可见当年的恢宏气势。

四是路边、桥头、庙旁,时有古碑散落其间,记载着段段珍贵历史。所见碑以明、清时期居多。许多石碑文字清晰、内容详实,对研究茶马古道的形成、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史价值。位于荥经县安靖乡崃麓村的清朝重修大相岭桥路碑镶嵌于巨石之中,碑文字迹非常清晰,隶书体,共396字,每字见方5厘米,落款:“光绪丙午秋九月督蜀使者巴岳特锡良纂并书”。该碑是研究雅安地区茶马互市非常难得的珍贵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名山县天目重修路道碑记,坐西向东,圆弧形顶。碑原立于石亭中,现亭已倒塌,大部分构建散落于碑四周,碑正面记叙了修建天目寺道路的过程,并有“…贡茶官道…”和“大明正德十五年(1505)”等文字。可以说明名山县是当时重要产茶区,对研究大石梯古道的形成、演变有重要价值。芦山老君溪指路碑,该碑建于清咸丰四年,碑顶刻三个大字“老君溪”,上刻 “右走芦山四十里,灵关一百里”,“左走始阳二十里,天全四十里”。类似于今天国道线上的交通指示牌。
2、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历史悠久,多路重叠,区域内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十分鲜明。
雅安所处区域,在中华民族早期文明中处于半月状文化传播带的重要节点上,考古资料证明,从远古时期开始,便形成了一条由甘青经横断山区到云南、广西及东南亚的民族迁徒、文化交流的重要路线。据史料记载,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既有一条通往印度和两河流域的布道——“蜀身毒道”,该道是中印最早的交流通道。汉武帝于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派司马相如通西南夷,开灵关道、牦牛道,这便是我们目前所称的“南方丝绸之路”,唐以后以牦牛道为基础延伸形成川藏茶道,随着贸易的兴盛,逐渐在高山峡谷中发展成复杂的道路网络。这就是茶马古道的演变,历史上的多个路段在这里交叉、重叠,文化内涵之丰富可见一斑。
这条古道所见证的,正是汉、藏乃至西南其他民族逐渐融合的历史过程。茶马古道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它既是历史上汉、藏两大民族文明发生交流融合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促成汉、藏民族沟通联系并在情感、心理上彼此亲近和靠拢的主要纽带,为汉藏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边疆的稳定发展等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川藏茶马古道既是民族多元文化荟萃的走廊,又是各种民族文化交流、互动并各自保留其固有特点的一个极具魅力的文化通道。区域内存在不少原生态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是不可多得、更不可复制的多元文化的承载体,急需保护和开发。如尔苏、木雅藏族文化、彝族文化等。
近代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还与红军长征之路重叠,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飞越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体现长征最艰苦卓绝的著名事件即发生在这里。红军经过路段留下的遗迹为我们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依据,成为雅安历史文化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3.古道沿途群山绵延,河流纵横,风光绚丽,是不可替代的动植物基因宝库和生态阶梯。
川藏茶马古道穿行在横断山脉,这里地处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同时又处在世界闻名的北纬30度线,山峦叠嶂,风光绮丽。夹金山、二郎山、贡嘎山等名山大川及大渡河、青衣江,自古声名远扬;红灵山、牛背山风光独好,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热衷向往的旅游地。雅安地处大尺度、复合型的生态阶梯,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特有而古老的动植物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地区,大熊猫、金丝猴在这里栖息,珙桐在这里安居。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就是串联这座动植物基因宝库和生态阶梯的一条耀眼夺目的红丝带。

二、考察结论
(一)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现实意义重大。
茶马古道雅安段沿途古迹遗址众多,承载着雅安厚重的历史文化。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古镇和古村落有清溪古城、新添古镇、宜东古镇、长河坝古村落;保存比较完整的路段有飞龙关古道,飞越岭古道、汉代二十四道拐古道、汉代羊圈门古道、明代嘉靖九十步村古官道、芦山飞仙关青龙关;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有蒙顶山古建筑群、雨城区上里古镇,汉源清溪文庙、宜东天兴茶店、孚和茶店、陈家大院,荥经姜家大院、天全清代官方储藏边茶仓库等。这些珍贵难得的遗迹遗址,不仅具有保护、传承和研究的历史价值,也具有开发和利用的现实意义。
1.内涵丰富的古道文化,人间奇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发展文化旅游的巨大潜力。
茶马古道是一条罕见的、神奇的多元文化承载地,丰富的文化内涵、旖旎的自然风光,具有世界级旅游的品质和优势。川藏茶马古道蜿蜒在横断山脉崇山峻岭之间,执著地向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延伸,不同地域衍生出的高原文化、巴蜀文化、藏羌文化等多元文化体系在茶马古道上交融汇集,积淀了跨越千年万里的文化遗存,呈现出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雅安是“藏羌彝走廊”的核心地区,是历史上几次大的民族迁徙的滞留地、交融汇合区,形成了以茶马古道为内核的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圈,加绒藏族、尔苏、木雅藏族文化、彝族文化、羌族文化在这里交融,又保留各自民族的特性。由于多民族长期共居,培养了民众雍容揖让的胸襟,形成了各民族之间彼此包容、接纳的一种宽容的文化态度。在这里,会感受到这种独有的文化生态不仅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带来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当今世界上不可复得的人类精神家园的福地。这种复合型、多元化的文化形态是独特而不可替代和复制的,由茶马古道衍生的背夫文化、边茶文化、锅庄文化、茶商文化更让雅安茶马古道文化异彩纷呈,魅力无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世界旅游转型开发的当前,有着丰富历史文化沉淀的旅游资源将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无穷的前景。行走在千年茶马古道上,星罗棋布的古镇,崎岖石路上的斑斑杖痕,淹没在历史岁月中的茶市旧貌,众多的历史遗迹,大量的掌故传说,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民族文化遗存以及美奂美轮的自然风光都会让游人目不暇接,感受无限魅力。而古道孕育的伟大人文精神,充满了对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赞美,是迷茫的现代人心灵中的一碗鸡汤,也是展现民族团结的窗口,是大有潜力的文化之旅,将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声名远扬的品牌优势,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让茶马古道焕发生机大有作为。
当前,中央提出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面。面临这一历史机遇,以茶马古道为线,打破区域限制,将沿途的相关文化产业串联起来,形成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项目已纳入《雅安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核心区包括雅安藏茶产业示范基地、蒙顶山茶马古道起点文化产业园、中国雅安康藏文化交易市场(雅安文化产品和信息服务中心),辐射链接名山百丈湖国际度假旅游区、芦山飞仙关茶马古道文化产业园、天全茶马古道遗址体验区、荥经中国黑砂文化产业园和汉源清溪古镇文化体验区、汉源湖文化产业园及石棉文化产业组团(公益海——孟获城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蟹螺尔苏藏族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松林河流域尔苏木雅藏族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大渡河奇石文化产业园)等,主要承担茶马古道有关主题的文化旅游、地方传统特色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功能。从业态上分析,涵盖了文化旅游、文化会展、文化创作、广播影视、文化娱乐、新闻出版(版权)、文化培训以及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多种文化业态。利用茶马古道打破了自然经济、区域经济的际线,统筹雅安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挥园区经济集聚作用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产业园培育成雅安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发展壮大雅安文化产业。
(二)雅安茶马古道保存现状不容乐观,抢救保护迫在眉睫
1.古迹遗址自然损毁或人为破坏严重。考察中我们发现,一些记载当年茶马互市的石刻石碑因缺乏保护,随着岁月流逝而正被风化剥落或损毁。随着农村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发展,由于缺乏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和主动意识,一些千百年留下的石板古道已被水泥路面覆盖,许多古村落、古街道、古建筑、古庙宇和老茶号被撤毁,雅安市城区内的茶号已荡然无存,“义兴隆、“天兴”“孚和”“恒泰”这些百年茶号在近年的旧城改造中已被一幢幢现代建筑替代。一些当年极具民俗风貌的古村镇、古场镇正被红砖白灰吞噬而变得千篇一律、千村一貌,如再不紧急抢救和保护,这些守望千百年的古老村落和古道遗迹将会很快消失殆尽,这将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
2.地方政府重视不够,保护意识不强,民间极富热情,但心有余力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镇建设中缺少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对茶马古道遗迹遗址无保护意识,破坏了许多古道和古建筑。自茶马古道热兴起以来,一批民间爱好者、文化工作者、民间团体,长期致力于研究、发掘工作,但呼声太小,影响有限,相关政府部门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基本无人问津,研究与保护工作主要依靠民间推动。
3.专家研究重学术轻应用,缺少古为今用的研究思维,没有引起政府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综观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论著,大多是强调古道的重要性和古道的历史真实性及其内涵的丰富性,而对于如何保护和利用、如何古为今用的课题缺少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因而难以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虽然也在开展茶马古道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但基本上是各自为阵,你说你的大,我说我的重要,没有形成一盘棋的共识,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不多。

二、考察结论
(一)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现实意义重大。
茶马古道雅安段沿途古迹遗址众多,承载着雅安厚重的历史文化。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古镇和古村落有清溪古城、新添古镇、宜东古镇、长河坝古村落;保存比较完整的路段有飞龙关古道,飞越岭古道、汉代二十四道拐古道、汉代羊圈门古道、明代嘉靖九十步村古官道、芦山飞仙关青龙关;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有蒙顶山古建筑群、雨城区上里古镇,汉源清溪文庙、宜东天兴茶店、孚和茶店、陈家大院,荥经姜家大院、天全清代官方储藏边茶仓库等。这些珍贵难得的遗迹遗址,不仅具有保护、传承和研究的历史价值,也具有开发和利用的现实意义。
1.内涵丰富的古道文化,人间奇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发展文化旅游的巨大潜力。
茶马古道是一条罕见的、神奇的多元文化承载地,丰富的文化内涵、旖旎的自然风光,具有世界级旅游的品质和优势。川藏茶马古道蜿蜒在横断山脉崇山峻岭之间,执著地向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延伸,不同地域衍生出的高原文化、巴蜀文化、藏羌文化等多元文化体系在茶马古道上交融汇集,积淀了跨越千年万里的文化遗存,呈现出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雅安是“藏羌彝走廊”的核心地区,是历史上几次大的民族迁徙的滞留地、交融汇合区,形成了以茶马古道为内核的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圈,加绒藏族、尔苏、木雅藏族文化、彝族文化、羌族文化在这里交融,又保留各自民族的特性。由于多民族长期共居,培养了民众雍容揖让的胸襟,形成了各民族之间彼此包容、接纳的一种宽容的文化态度。在这里,会感受到这种独有的文化生态不仅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带来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当今世界上不可复得的人类精神家园的福地。这种复合型、多元化的文化形态是独特而不可替代和复制的,由茶马古道衍生的背夫文化、边茶文化、锅庄文化、茶商文化更让雅安茶马古道文化异彩纷呈,魅力无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世界旅游转型开发的当前,有着丰富历史文化沉淀的旅游资源将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无穷的前景。行走在千年茶马古道上,星罗棋布的古镇,崎岖石路上的斑斑杖痕,淹没在历史岁月中的茶市旧貌,众多的历史遗迹,大量的掌故传说,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民族文化遗存以及美奂美轮的自然风光都会让游人目不暇接,感受无限魅力。而古道孕育的伟大人文精神,充满了对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赞美,是迷茫的现代人心灵中的一碗鸡汤,也是展现民族团结的窗口,是大有潜力的文化之旅,将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声名远扬的品牌优势,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让茶马古道焕发生机大有作为。
当前,中央提出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面。面临这一历史机遇,以茶马古道为线,打破区域限制,将沿途的相关文化产业串联起来,形成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项目已纳入《雅安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核心区包括雅安藏茶产业示范基地、蒙顶山茶马古道起点文化产业园、中国雅安康藏文化交易市场(雅安文化产品和信息服务中心),辐射链接名山百丈湖国际度假旅游区、芦山飞仙关茶马古道文化产业园、天全茶马古道遗址体验区、荥经中国黑砂文化产业园和汉源清溪古镇文化体验区、汉源湖文化产业园及石棉文化产业组团(公益海——孟获城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蟹螺尔苏藏族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松林河流域尔苏木雅藏族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大渡河奇石文化产业园)等,主要承担茶马古道有关主题的文化旅游、地方传统特色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功能。从业态上分析,涵盖了文化旅游、文化会展、文化创作、广播影视、文化娱乐、新闻出版(版权)、文化培训以及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多种文化业态。利用茶马古道打破了自然经济、区域经济的际线,统筹雅安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挥园区经济集聚作用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产业园培育成雅安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发展壮大雅安文化产业。
(二)雅安茶马古道保存现状不容乐观,抢救保护迫在眉睫
1.古迹遗址自然损毁或人为破坏严重。考察中我们发现,一些记载当年茶马互市的石刻石碑因缺乏保护,随着岁月流逝而正被风化剥落或损毁。随着农村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发展,由于缺乏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和主动意识,一些千百年留下的石板古道已被水泥路面覆盖,许多古村落、古街道、古建筑、古庙宇和老茶号被撤毁,雅安市城区内的茶号已荡然无存,“义兴隆、“天兴”“孚和”“恒泰”这些百年茶号在近年的旧城改造中已被一幢幢现代建筑替代。一些当年极具民俗风貌的古村镇、古场镇正被红砖白灰吞噬而变得千篇一律、千村一貌,如再不紧急抢救和保护,这些守望千百年的古老村落和古道遗迹将会很快消失殆尽,这将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
2.地方政府重视不够,保护意识不强,民间极富热情,但心有余力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镇建设中缺少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对茶马古道遗迹遗址无保护意识,破坏了许多古道和古建筑。自茶马古道热兴起以来,一批民间爱好者、文化工作者、民间团体,长期致力于研究、发掘工作,但呼声太小,影响有限,相关政府部门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基本无人问津,研究与保护工作主要依靠民间推动。
3.专家研究重学术轻应用,缺少古为今用的研究思维,没有引起政府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综观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论著,大多是强调古道的重要性和古道的历史真实性及其内涵的丰富性,而对于如何保护和利用、如何古为今用的课题缺少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因而难以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虽然也在开展茶马古道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但基本上是各自为阵,你说你的大,我说我的重要,没有形成一盘棋的共识,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不多。
三、下一步的措施和建议
茶马古道的抢救保护迫在眉睫。建议各级政府尽快将茶马古道大遗址保护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着力保护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和利用,融合新的审美观念,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寻找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切入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发展相关文化产业,使之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一)抢救保护应尊重历史,突出重点
1、抢救保护古道及沿途周边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迹遗址。包括古道石刻,记事石碑,古村落、古街道,古桥梁,古寺庙等。将这些古迹遗址纳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争取中央、省、市各级支持,对文物本体进行维修,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为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2、抢救保护茶马古道文化。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是整个茶马古道中最具特色最有震撼力的线型文化遗产,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主要体现为背夫文化、藏茶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这些文化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具开发潜力的人文精神资源。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广泛宣传和弘扬其精神,这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是时代前行和文明传承的需要。
3、抢救保护茶马古道有关文献史料。要加强对历代专家学者有关茶马文化论述及有关文献、碑文的收集和整理,形成《茶马古道文献汇编》。
(二)抢救保护应加强宣传,强化各级责任意识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高度,增强抢救和保护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尽快将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茶马古道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保护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民间自发行为,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
2、强化政府责任,增强保护工作的主动性。要形成变民间热情为政府责任、变“学术主导”为“政府主导”的保护机制。目前,对茶马古道的关注和重视更多是民间有热情、专家有热情,而地方政府因片面注重发展经济而忽略了对茶马古道等文化遗产的关注与重视,也忽略了文化遗产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在价值。云南省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重视带动了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兴盛,值得我们学习。
3、各级文化文物主管部门要履职尽责,切实抓好基础工作。文化文物主管部门应尽快组织开展保护和抢救茶马古道的相关基础工作,茶马古道途经区县要组织文博人员进行详尽系统的考察,尽快制定抢救保护规划和建议意见,分计划分步骤启动抢救保护措施,如划定保护对象和范围,申报确定保护级别和类别,设立保护标识标牌,逐级落实保护责任等等。
(三)抢救保护应立足保护,重在开发和利用
1.加强宣传,强势推出川藏茶马古道。建议由宣传部门牵头,组织各大新闻媒体参与开展茶马古道宣传推介系列活动。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支持,在“中国雅安·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期间举办茶马古道高峰论坛;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合作设计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产品,在雅安电影周期间强势推出茶马古道探秘游及相关宣传造势活动,举办茶马古道图片展、播放茶马古道专题片等活动。
2. 防止各自为政,形成多层面保护机制。要以点连线,开展跨区域交流,形成大遗址保护意识,把茶马古道作为线型文化遗产总体保护和打造,形成互为依托、整体协调联动的机制。
3.政府统筹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各级政府要统筹各级文化、旅游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辖区乡镇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利用和开发的规划,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使之既成为传承历史、教化后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4.要坚决制止重开发、轻保护的行为。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克服功利主义和盲目政绩观。当前,在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尤其应该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听取文化文物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发展经济和保护文化遗产之间找到一个有机的结合点,做到立足于保护,实现保护促开发,开发促利用,使茶马古道在传承中得到保护,在传承中延伸和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考察报告] 的评论,总共:2条评论

走进牛背山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 广告服务 | Tags关键字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三合乡牛背山 联系QQ:382375073 邮箱:382375073@qq.com CopyRight 2013-2016 荥经牛背山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发布,如涉及到版权问题,与本网站无关 网站建设:[宇瑞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