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让灵魂颤抖的地方
去西藏是我的向往,也是一直以来的心愿。对那个地方我始终有一种神秘的冲动,有一种征服的情结。
今年高考结束,我再一次呼吁有这种心愿的人去西藏,我曾经这样说:劝君西藏行,如果将来去西藏,你的身体还能不能等?如果自己去西藏,什么时候能成行?如果仅仅是钱的问题,那里的蓝天白云藏域风情绝对值得!未来是未知,眼下能成行。让生活豪迈一点,我们一起去西藏!我也这样对老婆说,如果今年去不成西藏,那我放弃去任何地方,如果今年能组织成去西藏,你和孩子在家辛苦一点,不要拦我。就这样,好赖组织了十四个人,大家一起从郑州坐上火车,踏上了神秘的天路之旅----西藏行。
之所以称为天路之旅,是因为那条青藏铁路,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关于这条铁路的报道,而今在青海西宁换乘青藏列车后,才真正体会到了这条路的震憾!“天在头顶,云在手边,路在车旁,雪峰连绵在眼前。蓝天白云下,野生毛驴、羚羊飞动在广袤的原野上,饮水在清澈的溪流边,来到西藏才知道,生活和生命有着完全陌生的精彩!让生活充满激情,来西藏吧!”“高高的唐古拉,雪域高原承托起清蓝的天宇,层叠的白云飘浮在深蓝的天空,耳畔的歌声或高亢或深沉或抒情,美丽广阔的唐古拉,静静地享受人们的膜拜和赞美,无论什么样的激动,无论什么样的颂扬,唐古拉都当之无愧,海拔六、七千米的山脉头顶雪冠,圆润而平缓,大自然似乎在喻示着这种一条真理----越是伟大越是平和越是亲近!”这是我在路上看到精彩之处时发给好友两条短信,也是走在路上让人震憾的景色。牛背山景区也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青天和白云是让人震憾的景色,不用说那些无法描述的蓝天有多蓝,白云有多白,单是那些蓝天衬托之下的白云的形态就让人惊叹,在蓝天之下的视野之内,朵朵白云以不同的形状展示在眼前,如果你不缺乏想像,那你就尽情想吧,在蓝得让人心灵颤抖的天宇之下,千奇百状的白云有你生活里任何的东西:你童年的梦想、你成年的成就、你生命的快乐、你生活的挫折......所有的景色都在喻示着生活,有时成千上万的白云堆积在一起,飘浮于天边,但让人感到很神奇的是,它们好像听命于某一种命令,它们的下沿竟然齐齐地成为一条直线,环绕在你视野的周边!在行进的路上,我拍到了龙行九天的奇景,拍到了熊、狗、鸟等不同的形体,每一幅画面都是那样真实和生动,又想起在湖北小太平洋上拍到的一只凤凰的照片,更感觉到自然的神秘。在三江源拍到的景色,让人感觉到突然进入一个二维空间,上面是延伸至无际的天空平面,下面是延伸到无际的水地平面,除此之个,大自然似乎一无所有,真是让人惊奇到口难闭合!
一路走来我体会到,去西藏的景色不 在于景点,走在任何一条路上,处处是景色!如果没有黑夜,在天路之上,我愿意用那几乎两天一夜来看风景,而不睡觉!初看到雪山时,大家一片惊呼,而随着高原列车炫耀地一路飞驰,雪峰连绵在眼前时,这种在内地一年四季看不到的风景,在这个炎炎的夏季,就成为眼前的一种常态,人们只顾着用相机来记录,在低声而有力地赞叹,除此之外,在这种大自然的壮观景色之下,几乎什么都不能做。这种展示了天地壮观的景色,让人们的灵魂感受到,无论什么样的功绩和成就都是那样渺小,人的生命在大自然的这种壮观之下,卑微得如同脚下一粒石子;生活与生命的全部,也渺小得如同这样一粒石子;所有追求和梦想,如果没有大自然的纯真,如果没有博大的胸襟,活着就是对生命的污染!天路在青藏高原穿行,穿过了三江源,可可西里无人区,穿越了唐古拉山,两侧是起伏连绵的原野和高高的青藏草原,天的尽头是连绵无际的雪峰,成群的耗牛、山羊悠闲地在山坡上进食,偶尔会看到藏民的帐篷,大多数时候只是看到这些动物的景色,在天路之上,人们会忘记所有的功名利禄,感受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世界。
来到拉萨,我们游览了大昭寺,大昭寺并不大,但它的大处在于它的地位和历史,在回程的路上,我们在西宁游览了塔尔寺,如果单纯从规模上说,大昭寺甚至不如塔尔寺的十分之一,导游告诉我们,大昭寺占地面积就是几十亩,而塔尔寺占地面积却达到600多亩!但是在藏民的心中,大昭寺是第一,塔尔寺是第二,原因就在于大昭寺是释迦牟尼精神和灵魂所在,而塔尔寺是宗卡巴大师,被称为释迦牟尼第二。我们曾经两次去大昭寺,第一次是导游带队,收取了每个人的身份证,然后过安检,然后我们听从武警的安排和导游的警示,小心翼翼地参观游览。在大昭寺门前几十平方的地上,满是藏民五体投地的磕拜,地上铺的是石头,在藏民日积月累的磕拜下,手滑动的地方,磨成了道道深深的石沟,光滑起伏,几乎让人产生恐惧。大昭寺存放有释迦牟尼的12岁等身像,据传是释迦牟尼本人亲自开光的。释迦牟尼共有三尊等身塑像,分别是8岁、12岁、25岁,现存只是前两尊,分别存放于小昭寺和大昭寺,25岁等身像因为战乱原故,在印度迷失于印度洋。12岁等身像是文成公主进藏时从内地带入的,当时是作为唐朝的陪嫁。一路走来,我逐渐了解到,文成公主的影响,远大于我在学校教科书上学到的,在拉萨、在藏南、以至于整个藏区,文成公主被当作神一样敬仰,被称为白度母,好多地方供奉她的神像!我在旅游的时候也一直在想,在这样一个远离中原的地区,当时没有路,文成公主以及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来到西藏,或进入中原的,光是走完这条路就让人敬畏,更别说其他的贡献。松赞干布英年早逝,文成公主最后回到藏南的一个高山环绕的山区居住,到死也没有走出那片大山,怎么死的,历史没有记载,我们只是听说,她的处境很凄惨,她没有留下子嗣,继任的国王不允许她回到内陆,威胁杀死她带去的所有内地人,因此她选择留在藏区,就是那么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然后死在异国他乡。传说文成公主并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而是一个同族的女子。皇帝是不愿意自己的女儿远嫁的,但是也是这么一个女子,成就了藏汉民族的交流,沟通了藏汉历史。在让人唏嘘的同时,不得不让人对这样一位女子敬佩!第二次去大昭寺时,是自己和几个同事一起,主要是逛一下大昭寺旁边的八角街,没想到安检还是很严格,没有身份证不让进,想到第一次进去时的情景,不仅满街的武警,而且四面的楼顶之上,也是布满监视的武警,广场上有荷枪实弹的军人,所有这些都让人产生别样的感觉,让人意识到藏汉民族之间还有一些无法融洽的地方,并且也听到关于十四世喇嘛的一些传说,我多么希望无论哪个民族的人,都能够和谐相处。在一处购物点,一个讲解员告诉我们,真正不安定的不是那些牧区的藏民,那些藏民的生活有国家各地政府的扶持,生活大大改观,当地的大学毕业生,是全部分配的,不用担心就业问题,牧区的牧民家家户户成群的牦牛,一只牦牛价值在万元左右,很富裕也很安定,真正不安定的是个别人。由于政治的原因,导游从不谈论这方面的问题。
布达拉宫是西藏的象征,我们是到拉萨的第二天下午参观游览,布达拉宫原来一直在于想像和一些照片之中,而今来到它脚下,才真真实实感受到,真实的布达拉远比想像的让人震憾,在进入拉萨市映入视野的首先是布达拉宫,越是在远处越是显出它的壮观和宏伟,在拉萨的许多建筑,无论怎样高耸,都没有布达拉的威严和雄壮,布达拉是西藏的象征,我们看到布达拉的第一眼,也是在蓝天白云之下,要知道,也只有在青藏高原,蓝天才是真正的蓝,白云才是真正的白,那是内地的人们无法想像的,只能通过照片才能看到,原来的 时候总认为照片是经过处理的,而事实上,任何照片都没有真实的拉萨拥有的蓝天白云更让人震憾!布达拉面南背北,依山而建,四面环山,处在盆地的中央,它身下这座山是盆地中最高的一座山,易守难攻,另一座药王山与它南北相邻,却拜伏于它的前面。布达拉每天开放的时间是固定的,参观的人数限制在2600人,只有一部分宫殿对外开放,开放的主要是红宫部分,布达拉两侧的称作白宫,中间的称作红宫,主要是各代喇嘛的灵塔存放之处,以及他们举办各种仪式的地方。布达拉也不是一次建成的,是经过多次扩建而成,从山脚到山顶,至今也没有人能准确说出它究竟有多少间房屋。参观布达拉用不了太多时间,但是登上布达拉却是一种考验,由于高原反应的原因,平时自称身体好的我,对那些在内地不算事的台阶,真真切切地感到了考验和挑战,好多人都喘不过气来,据说某年有一位德国的游客,在登上这座本不算高的小山时,由于发生高原反映,倒在宫前的广场上,在用直升机送往成都的路上去世。布达拉红宫部分虽然不大,但是存有十几世喇嘛的灵塔,这些灵塔从价值上讲无法计算,去之前,导游告诉我们,在布达拉最不值钱的是黄金,寺里的佛像灵塔全是用黄金制作,最大的灵塔是五世喇嘛的,用了几千公斤的黄金,另有无数珠宝,价值难以统计,在灵塔殿,座座灵塔耸立,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灵塔依然巍峨高耸,让人敬仰。各地来游玩的人拥挤在狭窄的过道里面,管理人员不许停留讲解,人们都是边走边听,导游用那些十分专业的语言,讲述着历史和传说,由于太专业、太民族,以至于我无法 解那远在千年之外的历史和它神秘的国度。
纳木措湖是我们学地理时,有些人根本记不起来的一个地名,它距拉萨市300多公里,我们是用一天的行程来游览的,早上5:30起床出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坐车离开,车在山中的公路上盘旋而上,经过的最高地方叫那根拉山口,海拔5000多米。出发前,导游要求大家穿上最厚的衣服,在路上导游提醒游客租用棉衣,带上氧气瓶。在我们攀上那根拉山口,第一眼看到纳木措时,全车的人都惊呆了!纳木措竟然是这样美,她就是神国的一片地方,仿佛不敢相信它存在于我们这个凡间,深蓝的天空中,漂浮着片片洁白的云,白云之下,纳木措平躺在群山之中,湖水与天同色,安静而详和,它的四周是广阔的藏北草原,牛羊悠闲迈步其中,草原的尽头是群山,还有诸多些长年积雪的山峰,雪峰在蓝天之上,在太阳的照耀下,让人激动得跳跃,有许多人捂着嘴无法喊出心中的那份激动!人生有一次踏入这个地方都不枉生命的存在!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纳木措是念青唐古拉山的妻子,两人恩爱和美,后来念青唐古拉与另一位女子产生恋情,逐渐疏远了她,并生下一个儿子,念青唐古拉不敢把这个儿子带回藏北来,就把他藏在藏南地区,他也是一座山,就是被称作南迦巴瓦的山。纳木措就伤心得哭啊,她的眼泪就汇聚成了这片神奇的湖。后来念青唐古拉回心转意,又回到纳木措身边。在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下,再重新审视这片神奇的地方,每人都会猛然间产生敬畏和向往。纳木措真是太美了,美得让人像是处在神话中。在纳木措游玩的时间,导游只给了1个小时,因为纳木措的海拔在4700米左右,担心有人高原反映,让体质好的人多加担待,好在没有人出现症状,我们游足了时间。在纳木措湖边,我们骑牦牛照像,清澈的湖水海一样泛着浪波,如果没有四周的群山,我们怀疑在身在大海的岸旁。纳木措在藏民中被称作圣湖,湖中有鱼但是没有人敢捕,因为没有人敢触犯这片神圣的湖水。纳木措是青藏高原的代表之地,去西藏不去纳木措就等于看美女而没有看到她的面容。这里有高原特有的蓝天白云,有高原雪峰、有高原草原,有高原湖水,有青藏高原最动人的传说,有藏民神圣的敬仰,有让你最为震憾的一切。
纳木措是在藏北,我们在游完纳木措后回到拉萨,第二天5:00出发去往藏南的林芝地区,这个地方距拉萨500多公里。与藏北截然不同的是,藏南完全是一片江南的景色,如果没有四周的雪峰提醒,我们会误认为来到了江南的山区,我们的车是沿着川藏公路前行的,经过的最高地方叫米拉山口,海拔也在5000米以上,在过这个山口时,由于我只穿了两件衣服,下车顿感寒冷,而且不知什么原因,高原反应很强烈,胸闷气短,寒气袭人,拍了两张照片就匆忙回到车上 ,让人敬佩的是,在路上竟然有人沿川藏公路骑车而上,在这个常人呼吸都困难的地方,这些人车带行李,盘行而来,看到这种情景不得不佩服!从高原下行,我们到达的地方,海拔只有2900米左右,加上树木繁多,高原反映的特征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在藏南地区我们共游览了三个景点,先去的是一个叫作卡定沟的地方,类似于江南地区的景点,植被茂盛,高山绿水,是在平原山区常见的景象,已经没有什么好奇之处。后去的是一个叫作鲁朗林海的地方,主要是看一下高原江南景色,在去鲁朗的途中,经过一个叫色季拉山的地方,藏语的意思是杜鹃花的意思,据导游讲,在三四月份的季节,这整座山开满了各色杜鹃,美得惊人,只是我们看不到了。在这里,导游再次提到了那座南迦巴瓦峰,据说由于是私生子,这座山峰羞于见人,常年隐藏在云雾之中,因此很少有人能看到它的真实面目,在游览的门票上有一张它的照片,是在夕阳下拍的,整座南迦巴瓦峰呈现金色,直冲青天,美得让人震颤!这种景象让人突然想起曾经在电视上看过它的报道,也是这座金色的山峰,当时没有记住是哪座山,原来就是这座南迦巴瓦峰。在去鲁朗的路上,我们只在云层的缝隙只看到了与它相邻的雪峰,没有看到它的真实面目。鲁朗林海的景色我们只在山下浏览一下,俯看山谷,房屋处处,被金黄色的油菜花包围着,油菜田依山顺势,铺展延伸,确实是江南的一派风光。从鲁朗返回后,我们第二天又去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导游告诉我们,只称为雅鲁藏布即可,因为藏布本意就是汉语的“江”。这是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去西藏不去大峡谷总是一种遗憾,但是去了以后实在不敢恭维,有人问我感受怎样,我说不去会后悔一辈子,去了会后悔八辈子,当然有些夸张,不过大峡谷真没有想像的好,也没有什么特色的景点,如果下次再去,应该选择江对面的人行小道,沿江而下,说不定还能有些深刻的感受。在大峡谷主要就是让人近距离观赏南迦巴瓦雪峰,只可惜那天云雾在大,根本没有看到它的身影,只是在回来的路上,我们看到了他山腰处的雪坡。值得一提的是,在去鲁朗林海的路上,有时候云会在山峰之间形成一条空中长廊,云随峰转,漂游不定,把山峰之处的山林覆盖在云层之下,只露出少许的树稍,许多时候,云层把山体分为两截,那种壮观之景着实让人惊叹不已,有 段路车行驶在云层中,眼前的云雾漂游而过,恰如内地的大雾之时的情景,开始时,我们只道是山上起雾了,但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云,想想也是,在这海拔4000多米的高处,不是云又是什么呢?人在车上,下望来时的路,方知车行山颠,山路如同一条白色的巨蟒,在山体上缠绕而上,有时车临悬崖,让人惊心不已,导游不断地安慰大家,司机是十几年老师傅,跑这条线十几年,大家不要担心,但是,看着车在盘旋的山路是飞驰攀升,说不害怕那是假的,虽然我也开车多年,但是更感觉到大型客车的这种速度让人战栗!
突然想起一句话:景非景,路非路,景亦路,路亦景。在西藏这个地方游玩,是不能在车上睡觉的,因为当你闭眼时,你就错过了难得的景色,连有黑夜的存在都是巨大的损失!
在西藏旅游,听到最多的是海拔,感受最深的是雪山,让人敬佩的是藏民。西藏这片雪域高原,以它特有的地域性格,让一些外来的人们深切体会到,生命在海拔高处生存的艰难,让生命体会到一种完全陌生的自然景色,海拔的含义不只是一种高度,它真正的意义在于让人们认识到,无论意识多么自由,无论想像多么神奇,在青藏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都有让你想像达不到的地方。雪山展示的是无人区的存在,雪峰与云层同在,有时雪在云上,有时雪在云下,在太阳的精心构思下,云朵会在雪峰之上投下不同的图案,很多雪峰都在7000米以上,那里是生命的禁区,但是,看到雪峰以它傲人的姿态展示它雄壮高贵的品格,谁又能否认它的伟岸挺拔之下有有着不屈的灵魂!藏民的虔诚让人震憾,为了一个宿愿,有人愿意用三年的时间从青海三步一磕头,来到拉萨的大昭寺,用当地人的话讲,是在用自己的身体丈量与佛祖的距离,这些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旁若无人地站起或放平自己的真诚,心中有佛,百折不挠,寒暑雪雨,挡不住心中那份执着。经过日月打磨的藏民族面孔,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辩论的面孔,古铜色的皮肤下面,不只是告诉人们的是磨难,人们更多地会在这种虔诚的面孔下,看到一种坚毅一种不屈,它告诉我们,不管世事多艰,没有谁能够征服得了这个民族。有时候我们在高原地带会看到一个或几个藏民,他们奔走在山坡之上,伴随着他们的牦牛,脚踏祖辈生存的草原,似乎天地之间就只有他以及他们的这群牛羊,他们充满博大的善念,但又充满至死不屈的勇气,让我们想想,在茫茫的青藏高原,一个人三步一磕头,三年的时间每天与死神相伴,就是为了心中的向往而不屈,这样的民藏该有何等的勇气!西藏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藏民族是一个让人敬佩的民族,到西藏是对人精神和灵魂的洗礼!
从西藏回程的路上,我们又在青海西宁停留,参观游览了塔尔寺,互助土族以及青海湖,由于海拔低的原因,在青海湖畔明显人多,这让我不断地想起纳木措,我觉得两个地方最大的区别在于,纳木措是有生命的,是灵动的,而青海湖只是大自然的一处让人欣赏的景点。
西藏能够成行是今年外出的一大幸运,这次行程总里数近万公里,在我外出的日子里,老婆一个人在家带着孩子,还支撑着自己辞职以后的艰难。在西藏旅游期间,这种感觉越来越成为一种压抑,惯于心野的我第一次想家想孩子。我自己都觉得这次旅游是一种自私,也因此增添了这次外出的悲壮,在多个寺庙里,从不信佛的我都虔诚地膜拜,不为自己而为老婆孩子祈福,但愿在我心诚之下,真的有佛祖的庇护,保佑我这个多灾多难人的家庭,让我们能够过上平安无忧的生活,我不祈祷升官发财,倒宁愿像高原的牧草一般,有属于自己的蓝天白云,有相伴自己的雪峰湖泊足矣。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西藏----让灵魂颤抖的地方]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特色美食推荐
- 荥经“棒棒鸡”
- 荥经棒棒鸡是一道名声在外的民间工艺菜,其色鲜...
- 荥经第一面——挞挞面
- 清晨,当你漫步在荥经大街小巷,四处可闻&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