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最美的360观景平台——牛背山您好,欢迎来到牛背山风景区! 加载中...

您当前位置:荥经牛背山风景区 >> 游记散文 >> 浏览文章

大地的裂变-记二上牛背

时间:2013年06月26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此文由敬翰 (袁哥)和小罗共同完成,照片从队友手机和相机收集,感谢每位队员的协作。
 
      自清明牛背山抱憾归来以后,无数次幻想着再次登顶,于是约上一众同好,计划在4月19日二上牛背山,希望有所斩获。
经过几天艰苦卓绝的思想斗争,撇开天气预报动摇了某些同学的决心不谈,一番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以后,最终组成十人团,向英雄模式的牛背山副本进发。
      现在插播一条广告,介绍下我们的队员:
      第一小队:弁(庆哥)、勇敢的心(余洋)、吉祥(余洋老婆冬梅)、瘦瘦(忠涛)、辰(陈智)、
      第二小队:商陆(小罗)、舜(舜华)、阿叻(杨自力)、敬翰(本人)、不想懂得(我老婆)
 
 
 
     19日,原计划中午1点集合,有两位童鞋稍微晚了那么一点点,嗯,真的就一点点上车,顶着阵阵肆虐的妖风出发了。因为有前次经验,加上做了一些功课,所以这次我们选择从冷碛上山,路线是成温邛—雅安—石棉—冷碛—渔进沟村。
      因本人前日夜观星象,掐指一算,出行当日必将畅行无阻,完美避开出行高峰,因此毫无悬念的快速到达石棉,短暂歇息以后直奔冷碛镇,共计耗时6小时,抵达时间为下午7点。在此特别鸣谢力力同学,虽然连续6小时的驾乘体验让你欲求未满,不过安全抵达冷碛,此等鸿恩必将后报。
 
 
      下车后“巧遇”下山的驴友,经过一番“详尽”的咨询,加上看了他们的行程照片,和队友商议后决定放弃夜行计划(之后发现确实是最明智的决定),改为20日清晨7点出发。在驴友一番“不要上红树林”的叮嘱声中,接到了邓军长(15281569419)的电话。
      经军长的协调,在其妹妹的“大众汤锅”店前,找到了一位同路的“向导”,带我们去军长家。因“向导”同志乘坐不适,一路趴在车窗睡觉,以至连续3次在岔口停留识路,最终耗时约1小时抵达军长家(途中多为烂路和坡道,如小型车辆建议不要上山,会心痛)。
 
 
 
      见面以后发现军长果真如驴友们热传的那样热情好客,和军长闲侃一番,请军长帮忙安排一桌吃的,咱一行人才把行李放下,开始聊着明天徒步的事。估计是长时间没见饭菜上桌,队友们都有些饿了,催促去厨房看看。进门一瞄, 4位英雄坐在门边的小方桌上,不见饭菜,却闻酒香。英雄们个个面色红润,酒足饭饱之相。估摸着也是明日打算徒步的哥们,于是话题也就展开了,最终邀约明早同行。
 
 
      现在插播第二条广告,新队员名单:
      第三小队:牛几只(罗老板)、隼(陈兄)、Prayer(松洋)、本与末(滕昊)
 
 
      队友们聚在一起讨论行程安排,余洋同学表示将全负重完成徒步壮举,此等激昂之势,本人佩服至极在此不表。受余洋同学影响,第一小队成员决定全程徒步;第二小队成员基本无徒步经验,加之小队成员中小罗、舜华及本人均为摄影爱好者,器材较重,固打算包一辆越野,让我老婆和感冒加重的力力同学带上器材乘车上山,并征求冬梅同学的意见是否同乘,冬梅同学在其老公的鼓励下,决定徒步。初步讨论结果大致如此,正要落实车辆的时候,队友提出下山时间紧迫,如徒步下山后又将驾车返程,担心疲劳驾驶引发事故,第一小队成员最终决定放弃徒步下山,改为乘车。行程计划落实以后,在一旁等了好一阵的军长帮我们安排了车辆和山顶的住宿(越野上下山1300,单程下山1200,山顶住宿50元/人)。
      山里的天气其实挺奇怪的,刚才还算晴好,一声惊雷,顿时眼前漆黑一片了,只听得外边噼里啪啦一阵乱响,好奇的队友打着电筒冲到门外,惊叫到:“我*,冰雹!”这一吼不要紧,人头全挤在门框了。话说,长这么大还真没见过这么密集的冰雹,敢情4位英雄想着没有花生米下酒,老天就送了冰疙瘩下来。
 
 
      这冰雹来得也快,去的也快,一刻钟的时间也就停息了,转成小雨,此时,大伙才发现,肚子已经咕咕叫了。赶巧的电也来了,大伙欢呼着挤进了堂屋。“开饭了!”桌上的家常菜很是可口,尤其是蒜头炒的肥腊肉,上桌不久就被扫荡一空,队友们食量明显都比平时上扬,一群人边吃边聊着冷笑话,尤以庆哥的笑话最冷,还得周围的队友配合着暖场,实在是有够失败。
 
 
      饭后最恼人的事情是住宿,之前咨询军长床位已经全部订满,所以队员们只能宿帐篷和车里。但是!因这“及时雨”,原本准备到军长家住宿的驴友临时决定不上山,退了床位,诶嘿,正好咱们队员也就捡了个便宜,这是何等可喜可贺的事情。分配好房间和床位以后,庆哥提出:“我不和打鼾的人睡!”瞬间被众人犀利的眼光秒杀,只得规规矩矩的蒙头蜷缩在一旁。好吧,其实这里的重点不是庆哥,重点是墙上驴友留下的涂鸦和文字,很是犀利。其中基友和卖萌占据主导地位,不得不感叹,搞基已成王道。
 
 
      补充下,军长的青年旅社,住宿含两顿饭,标准为50元/人,价格很公道,住宿条件一般,有洁癖的同学建议自备睡袋。
      一夜或熟睡或被睡袋热醒亦或是不忍鼾声逃离到客厅睡圆桌,反正就这么过去了。清晨6点半,大伙吃了嫂子煮的面条以后,整装待发了。昨夜还打算全负重上山为下次穿越做准备的余洋同学,经再三考虑,还是决定把装备留下,轻装上阵。这里留下合照,以此纪念各种不堪的一夜,也为进发牛背山打打鸡血。
 
 
      因第三小队全副武装,要求先行,一、二小队队员信心满满、屁颠屁颠的尾行而上,结果才刚出发就走错了道,众人调侃之余,完全不知前方即将发生什么。
 
 
      从渔进沟村至白碉房这段路,山高,坡陡,基本都为悬崖,且路面多为煤渣状的碎石,所幸山上植被多为灌木,视线相对较好。
队员舜华第一次徒步,可能是嫂子做的面条太好吃,贪了点,加之跟不上队伍疾行的进度,胃里一阵翻江倒海,不得已在一处僻静之处完成空腹过程。同时,我老婆来电告知,余洋和其老婆已折返军长家,究其原因不详,私以为两口子将乘车上山(事后得知手机遗失,回军长家看有没有失物招领的布告),于是通知队员们继续前行。
 
 
 
 
      在发现有掉队的队员后,队伍原地休息了一会,同时鼓励舜华同学匀速前行,尽量不要坐下,以免突生退意。不过似乎大家的担心是多余的,短时休息以后,一个满BUFF原地复活还带着一股萌意的兽人战士(谁让你一身绿皮,不当兽人都难)又粗现在众人眼前,同时也与先行的第三小队胜利会师。
 
 
      因为没有向导,基本都是靠之前驴友留下的痕迹来辨识路线,分叉道路又很多,在一段上行路和下行路的选择上,陈兄认为应该下行,于是一行人屁颠屁颠的跟着去了,本人眼前也就浮现出一波小弟跟着大哥上门讨债的画面。才走了不到20米,队友发现前路似乎完全没有人走过的迹象,四目相望(还好没有电波痕迹,未曾发生野外苟合事件),心里瞬间没了个定准。还是牛几只反应快,带着松洋和滕昊返回找上行的路,不久就发现走过的脚印,队员们全部跟上,至此,昨日镇上驴友提醒的不要走红树林的路,就这么被我们走起了。
 
 
      从踏上“正道”开始,才行进了不到半小时,一路爬坡上坎已经让几名队员喘着粗气,可见道路是有多难走,遂决定原地休息。本是一片宁静的山崖,突然传来滚石的声音,遭了!地震!陈兄大吼:“贴到山边,往右横着跑!!!”队员们赶紧翻身起来,虽然众人皆经历过“5.12”大地震,对地震避难多多少少有些认识,却不敢有大动作,左边是崖右边是山的,往哪跑都不是,估计大伙心里想法都一样,贴到山体原地不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精神往极限集中,一切听天由命。
 
 
      虽然晃动只持续了短短10几秒,却感觉时间如静止一般,惶恐充斥了整个脑子。在一面是悬崖,一面是陡坡的羊肠小道上听滚石的声音,就是此时的感受!晃动停止后的第一时间,大伙都开始拨打家人的电话,这才发现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正常通话难以保证,大多都改为短信,还好陆续收到家人平安的消息,这才开始关注震源。
 
 
(以下少儿不宜,请勿模仿)
 
 
      “震源是雅安市的芦山县。”陈兄说到,大伙都在想为什么陈兄消息这么灵通,结果他自己道出了缘由,陈兄和牛几只都是搞地质勘查工作的,另外松洋同学也是这个专业。怪不得陈兄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判断,震后又在第一时间收到震源消息,尼玛这就是专业优势啊!以后一定要教育我家小朋友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长大以后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贡献。
      从地震缓过神的大家,在收到家人、好友通过各种形式的问候以后,带着感恩的心情一致同意在前方鱼嘴崖上合影,以纪念此段惊天动地的经历,一曲共患难同进退的赞歌至此奏响。
 
 
      不得不说,经历了刚才的地震,队友们更加团结,行进过程中相互鼓励、相互照应。翻过了几座山后,这才走到驴友曾多次提醒不要走的红树林,终于明白,原来岔路的脚印,就是之前走错路的驴友留下的T.T 浪费了一个多小时时间,乐观的队员们都认为走错路不要紧,安全就好,权当作锻炼了。
 
 
      走出红树林以后,沿途遇到当地的老乡都特别热情,为我们纠正了路线,终于在翻过河床以后,走上了真正的正途。过河的时候,遇到涨水,团队协作的价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部分队员的装备很重,要涉水而过不太现实,两名队员先跨过河,对面的队友依次把重物递过来,把手而过。等到所有队员顺利过河以后,上坡后居然发现余洋两口子在坡上挥手。从他们口中得知,因找手机耽搁了时间,避开了悬崖的滑坡,实在是有够幸运的。
 
      至此,我们所有的队员终于团聚,队员们相互述说着刚才的险情,不禁感叹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同时也认为此次用生命徒步的价值应该通过登顶得到升华。
 
 
      休息时认识了另一队的成员,与他们同行的一位年轻小伙居然是向导,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熟悉了驴友做的标记,一路有说有笑的顺着“Z”字路线匀速向前,中途休息两次,再走了大概半小时大路,抵达了麦莆地,这也是去街心花园的必经之地。
 
 
从麦莆地出发,经过矿区,开始穿越丛林。这段路是此行最困难的的一段,丛林荆棘密布,所幸先行的驴友清理出了通道,在分叉位置也用布条拴在树枝做了标记,虽然和小罗走错一段路,也幸得下山的老乡提醒,与后边的队员汇合,考虑到队员们的体力,决定还是尽快赶到街心花园休整。
 
 
(驴友的素质缺失参差不齐,丛林里随处可见的垃圾,请驴友们一定爱护环境!)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下舜华同学,在这段丛林穿越的过程中,他的体力已经完全透支,多次掉队,队员们一直鼓励和等待,最后用了近1个半小时才从荒寂的林子里穿出来,当抬头看到一户人家的那刻,大部分的队员都来开始冲刺了,就连一直掉队的他也三步并作两步的爬上来,大气喘个不停,连话都不想说了。
 
 
 
街心花园周围没有街,也没有花园,所处位置正好是三合与冷碛上牛背山顶的交汇点,精明的老乡在此建了客栈,想必也只有胸怀宽广之人才能将这样一处小地与街心花园联系起来,不得不佩服取名之人。不过就地理位置来说,实属中枢要害,作为牛背山的花园,大致也就恰如其分了。
 
 
 
原本想借道直接穿行上云海人家的念头基本也就打消了,才穿越了一个丛林就让大家伙累成这样,还有3倍长的路线,想用别人口中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走到云海人家,真是开大玩笑了。
 
从实际情况考虑,在征求了队友们的意见后,一致决定走大路绕行到云海人家。大路的优势是路宽,坡缓,也有相对安全的捷径,劣势就是路程太长,按我们的进度,起码还得再花5个小时才能登顶,当然这句话是不敢告诉舜华的。他现在跟上队伍全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信念,如果知道真相岂不是晴天霹雳,不说也罢。
此时,运送器材和行李的车辆仍然没有一点消息,手机关键时刻又一直没有信号,这怎么吃得消,借来小罗的电话,还好移动的信号健在,赶紧给老婆拨通电话,这才得知力力同学所在的建设局领导要求其必须立即返回待命(同512大地震救援命令),基于安全考虑,只能让老婆和他返回成都,请开车的师傅把行李和器材带上山,这已经是尽可能周全的安排了。
 
当得知车辆即将上山以后,舜华打算放弃徒步,跟车上山。对于这种情况,也是可以体谅的,毕竟是第一次徒步,尽力就好。征求舜华的意见以后,由他留下来等车,顺便照看第三小队的行李。
 
余下的人稍作休整,继续向上攀登。这一段路行走起来确实轻松了许多,大家且行且乐,对山顶美景的无限期待化为向上的动力。
 
 
 
离开街心花园约20分钟,留守的舜打来电话,说接到消息由于地震,山顶不允许住宿。我们急忙打电话给山顶的客栈老板求证,得知可以住宿后继续前行。眼看越来越接近山顶,越来越接近云海人家,一个二个的都不自觉的加快了速度,都还想赶到山顶看日落啊!
 
话说行百步者半九十!越到最后关头越是困难重重。而这时候老婆打点来电话告知,由于地震影响,山下已经实行交通管制,不准车辆上山了,行李车也就上不来了。不久舜华来电有当地政府人员上山劝退徒步者。
 
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第三小队的行囊都放在街心花园,即便取了行李再走锐气已失,时间也已耽误。另外几位成员的行囊都在山下,小罗,余洋等也没带上御寒的衣物,再坚持上山已然不智,经过征求大家意见并举手表决,决定下行返回街心花园再找车下山。
 
 
    到达街心花园,请老板帮忙联系车辆下山。老板也不能确定是否能叫到车,这时候山上下来一越野,还有三位置,于是牛几只,陈兄,小罗先行下山,同时也将去邓军长家取行李到冷渍镇上等待我们下山。
 
 
剩余的队员,焦急的等待着唯一一辆下山的车。一见面不打紧,这尼玛居然是拉猪的?除了副驾驶可以坐人外,其他的就只有坐货箱了,货箱没有顶啊,就只有支撑篷布的钢架,还没有篷布!这时候啥也顾不得了,下山最重要!迅速上车,下山!
 
 
    山路不愧是山路,比汽车略宽,比盘蛇略弯!右边山壁看不到顶,左边崖看不到底,凹凹凸凸连绵起伏。有着牛背山车神之称的师傅开着应用广泛动力强劲通过力强的拉猪车以50㎞/h的速度飞驰着。眼看前方就没了路,悬崖啊,悬崖,你妹的咋不刹车?加速了,他加速了,55...60...他真的加速了,转了,真的转了,在这转弯半径不超过10米的弯道上,我60㎏的身体享受着1700N的离心力,双手死死的抓住护栏,恐惧的向下80°看着超过300米深的谷底,心想这手若是一个不给力,我将享受一把约8秒的空中飞翔,如果忽略空气阻力那么我将掉落在130米远的谷底,一时间莫大的恐惧涌上心头。太惊险,太刺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激素急速攀升!在三个小时的车程里,此情此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而牛背山车神淡然自若,眼神中透着对速度的狂热和对此路况的蔑视,其不断加速过弯的过程中流露出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其轻车熟路如后花园散步,颇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风范,实非我辈之所能及。
 
 
经过近三小时的颠簸,我们总算是到达了冷渍镇。一看,牛几只,陈兄,小罗三人正和几位老乡推杯换盏喝得正酣!这三个没良心的,我们还没来他们就先喝上了,这是什么精神?结果经小罗介绍才得知,那几位是当地开大货车的司机,在小罗和罗老板一起去邓军长家取行李和车的时候,看到陈兄一人枯坐孤单寂寞冷的模样儿,很是豪爽的邀请陈兄一起喝酒。而陈兄也在盛情难却半推半就之下,喝了起来。等罗老板和小罗取车回来,这两位也在推拒了一番之后最终屈服了......而他们为等大家下山后一起吃饭,硬是空着肚子喝酒,这是什么精神?这事儿也见证了当地人的豪爽与热情好客,要求不认识的客人喝酒,民风淳朴!
 
大家伙肚子也实在是饿了,不愿意等,就直接点了面条饺子之类的胡乱吃了,商定了第二天一早出发返回成都后,找了家旅馆住了下来。对打鼾深深恐惧的庆哥毫无意外的选了个小单间,精疲力尽的一群人迅速收拾停当倒头就睡,完全没有去担忧这里离震中只有70公里,某几个屋里很快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早上4点55分左右,又一次强烈的余震袭来,将酣睡的人儿惊醒,余洋两口子吓得不轻,立马离开旅店去停车场睡车上,而陈兄也借着挪车的时机离开没有回来。庆哥和舜华直接是没醒,继续呼呼大睡。剩下的7位在经过最初的慌张后也再次躺回床上养神。
 
7点,大家收拾分别出发。由于12个人只有两台车,我和小罗就准备坐班车回去。打听后得知平时早上6点多就开始经过的泸定,康定到成都的车子今天一个都没来,可能因为地震没有发车。急着出发的我们不得已接受了400元包车到石棉再找回成都的方案。而就在等待包车来临的这段时间里,人品再次爆发,来了一个面包车以40元一人载我们到石棉,省下320元啊,可喜可贺!
 
一路司机开得很快,特别是在有可能落石的地段,都是猛踩油门飞驰而过。路上也看到很多地方的护栏被落石砸坏,幸运的是一路通畅也没遇到什么特殊情况,于9点10分到达石棉。下车后立即买到了10点半出发到成都的汽车票。
 
从石棉经雅西高速,成雅高速到达成都的过程中,看到对面通过的全是运送救灾物资和大型工程设备的车辆,此刻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分量,大灾面前有大爱,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文章热词:二上牛背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大地的裂变-记二上牛背]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走进牛背山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 广告服务 | Tags关键字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三合乡牛背山 联系QQ:382375073 邮箱:382375073@qq.com CopyRight 2013-2016 荥经牛背山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发布,如涉及到版权问题,与本网站无关 网站建设:[宇瑞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