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访轿顶山
轿顶山,此名字本学期之初从老公口中得知,之前从未听说过,记得他当时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让我有点小兴奋:“老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发现一个类似于牛背山的地方,在那里也能够看到一排一排的雪山,我们找机会去看看。”我眼中,他就是我们家的“探索发现”频道,去旅行的所有地方,都是从他的频道播放出来,好多地方一般人根本没有听说过。第一次听他提起轿顶山,第一反应是不可信,哪可能有这样的地方!牛背山是我去过的、在心目中将它归类为“顶级景点”之一的地方啊!怀疑归怀疑,不得不说心中还是有期待。两个月前这事情被提上日程,一场地震发生被暂时搁置——要经过成雅高速,当时的情况下,我们没有理由占用救灾通道。我知道老公从来没有放弃,他一直在等待:合适的天气、合适的时间。
5秒做出的决定
时间到了2013年6月5日,为了免去午觉多做点事,午饭后特地给自己沏了一杯茶,一直在计算机上忙碌,时间来到下午15:50,同在书房里坐在离我2米之外的老公突然开口:“我怎么没有注意到轿顶山这两天的天气呢?之前我只关注端午节三天的天气了。”既像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我说。接着他又说:“哎呀,轿顶山今天天气转好,明天和后天都是晴天,天气条件合适。”说完把头转向我。此时我的注意力并没有从做的事情上转移,只是礼节性地答道:“嗯。”以此证明我听到了。他越说越来劲:“走,马上出发去轿顶山!”此时,我才停下手中的事情,用诧异的眼光打量他。四川地震之前,他就已经在关注这个地方,一直在等待一个好时机,天气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见我沉默不语,他开始着急:“你来决定,走还是不走?”老公,这么重要的任务怎么轻易交给我呢?你知道我哪里经得起这样的诱惑,想到那“一排排的雪山”心里就痒痒,肯定缴械投降。尽管如此,我还需要时间说服自己,毕竟太仓促。“我有很多事情要做,这样就走,不好吧。况且我周六要上课的。”我说。再没有耐心听我啰嗦,他发出通牒:“说,两个字还是一个字——去、不去。”五秒钟之后,我给出了答案:“一个字,去!”“好,马上准备,现在16:00,半小时后出发。”说这话时他立刻进入“战备状态”,开始一件一件地准备外出的东西,我则赶紧发出无数条信息,把必须办的事情做出安排。“赶紧把计算机关掉,马上出发。”耳边听到他多次催促。45分钟之后,车已经开出5号门,踏上轿顶山之旅。连续7个小时驾驶,深夜24点,到达当晚目的地汉源。第二天中午12:00,传说中的微波站出现在视线中,意味着已经抵达目的地,这里海拔3500米。
微波站的电话
熟悉环境之后,车停到离微波站几百米处,一下车,就看见一群人站在一个较高处的平台上谈论着什么,其中两个人向我们友好招手,示意我们上去。哪能没礼貌拒绝如此善意!聊天中得知,他们中的部分人是来这里视察工作很快就会离开,微波站工作人员却常年坚守在这里。我不停地询问想知道的相关信息,一个圆脸、四十出头的人耐心作答。“我能知道你的电话吗?如果以后再来,先给你打电话把天气情况弄准确之后出发,免得走一趟什么都没有看见。”我知道这个请求此时有点唐突,但还是忍不住脱口而出。他表示理解:“是的,天气不好什么都看不见,这么远跑一趟够累的。”一边说着,一边掏出手机查看电话号码,还不停地向旁边的一个年轻人求证,我记下了他提供的号码,他开始拨号,过了一会,他告诉我:“不对,这个号码是错误的,刚刚换了号码,有些记不清楚。”他解释道,说完他向微波站方向走去。半小时后,那个圆脸的中年人出现在我们的车旁,当他掏出电话的时候,我明白了他的来意。“我已经查证了电话号码,这个号不会再错”记下他提供的号码后,以一个微笑和一句“非常感谢”表达我的谢意。看着他离开的背影,“这里的人与这块土地一样质朴!”心里如此感叹。
可爱的大黑
它是微波站的“门卫”,它是一条德国牧羊犬,大黑是它的名字——这是后来知道的。
到达目的地,看到的场景之一就是一只牧羊犬在空旷的草地上奋力追赶一群牦牛。车刚停下,它与车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警惕地打量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看这两个人到底要干什么。为了减少内心的恐惧,老公要我主动向它示好,我赶紧拿出两小块卤猪耳朵扔给了它,当它靠近时,我非常胆怯,唯恐突然向我扑过来。又扔给它馒头,被它很快消灭。这算是和大黑第一次交往。接下来发生的事不在预料中——它以超出想像的善意给予回报。随时关注我们的行踪,不时到我们身边撒欢,远远看着它,叫它的名字或者向它挥手,它就飞奔而至,我甚至产生了错觉——它不仅仅属于微波站,它也属于我们。傍晚,我们在车内休息,大黑不停在车边转悠,只要我们一踏出车门,它迫不及待上前亲近,跳来跳去,高兴得有些失常。它的表现,更让我理解了“狗最通人性”的说法。第二天清楚,微波站的铁钎子门锁着,大黑出不来,我在100米外向它招手示意,它兴奋得不停地摇着尾巴,在门内团团转。高等动物就一定比低等动物更优吗?我开始怀疑此命题的正确性。人啊,有些方面比狗差远了,惭愧啊!
四个成都人
正午休时,远远一辆越野车朝着这边驶来,并停在离我们车两米之遥,成都牌照的车上下来一位看上去资深的行者,五十多岁,身上那件衣服的颜色特别扎眼——让人眼睛都有些睁不开。旅行在外,一旦有点什么意外,这样的颜色很容易被人一眼就看见,特能理解他的选择。接着车上下来一位女中豪杰,戴着毛线帽,身穿羽绒服,操着纯正成都腔,说话中透出爽气——和印象中成都女性的温柔不搭调。向我们咨询这里的情况,毕竟我们早到几个小时,得知当天没有了看雪山的可能,他们径自把车开上草地,找了一个比较低洼的地方,迅速把帐篷搭建起来,而且还有专门的厕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设施。想到晚上我们不再孤独,心里多少有一点踏实感。邀请我们把帐篷搭在一起,我们友好的拒绝了,就一个晚上,在车上凑合,不想麻烦。
一只猪耳朵、四个小馒头
路经皇木镇时,特地到镇上准备了一点点食品:一只猪耳朵和四个小馒头,理所当然认为看完风景后下午下山,晚上再次住在汉源,准备的这点东西就是勉强凑合能够吃上一顿,老公可不这样想,他早就打定主意在山上过夜。由于错误理解他的意思,又没有很好沟通,食品短缺在所难免。一只猪耳朵、四个小馒头、外加车上的一点饼干,两个人吃三顿,饿肚子已经注定。后悔出发太匆忙,忘记把家里的不少食品都没有拿。为了美景,这点困难还是可以忽略的。事实确实如此,第二天凌晨,肚子饿得咕咕叫,一看见如期而至的日出,饿的感觉跑得无影无踪,兴奋得翩翩起舞。轿顶山观日出,是这次出行的华丽一章!
高原上的行走
总想知道挡在眼前的山后面藏着什么,网上说山上有一个湖泊,微波站的人说有一个海子,还说秋天有迁徙的候鸟在这里短暂歇息。午休之过后,快17:00时,我们决定上到山顶一探究竟——别人说的都不算,眼见为实,既然旅行,就是不满足于电视和图片的观赏,要亲历其境。在海拔3500处的爬山,走几步就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吸气,喘得好厉害。这样的高度几乎没有树木,阳光直射,明明知道紫外线下皮肤很快就要变色,但也不敢把脸遮挡得严严实实,有碍呼吸的事情,都难以忍受。任何事情都有代价,观赏风景也不例外,顾及太多就别出门。
终于见到了他们说的湖泊或海子,哭笑不得是我的表达。这点水,几头牦牛几天就能喝完。实事求是,现实有多难!
再上一个台阶到了山顶,真正的风景出现,阳光下,山脉起伏、重峦叠嶂,大峡谷名不虚传,远处有名的瓦屋山清晰可见。“老公,这一趟值了!”我大声说出心里的想法。
满天星星的夜空
夜晚降临,这里的安静让人觉得仿佛置身世外,偶尔听见几声虫子的叫声外,剩下的就是风声。在狭小的车上,活动受限,身体无法舒展,哪里是睡觉,完全是受罪!但这是自找的,名副其实的自讨苦吃。夜里多次醒来,不断变换着身体的姿势,总想感到舒服一点,最终都徒劳。睡不着也有事情做,透过车的天窗,观赏星星——一颗挨着一颗,挤在一起,把整个天空占得满满,颗颗清晰可见。天上到底有多少星星?我们人类准确地知道还是只有一个大概的估计?为什么在家的时候看不到这样的天空?就因为这里距离天空更近……在家有床不睡,为什么要离家到一个吃住全无的地方,还要忍受着头疼等高原反应?不断有问题冒出,同时不断自我解答。我明白,走得很远,其实真正的目的是为到达离自己心最近的地方。
把月亮当成雪山
凌晨5点,无法入睡,原本躺下的老公从后座坐起,我们漫不经心地聊着天。“快看,雪山露出来了!”说这话的时候,他异常兴奋,好似新大陆被发现。连方向都不清楚,我完全不知道该往什么地方看。“在我正对着的方向。”他着急地告诉我。在旅行中,面对美景,我的一惊一乍常常是他声讨的靶子,没想到,这个平时稳重有余的人,也有不淡定的时候,也有小尾巴被人抓住。此时没有时间抓他的尾巴,我赶忙下车确证,东方,有一点很亮,我相信那就是雪山之巅。“你说得对,那就是雪山。”我确认了他的判断。渐渐地东方从发白到变红,日出在即。“你再看看,那好像不是雪山,是月亮。”听他这么一说,我再次下车,这才发现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那貌似雪山的东西原来就是月亮,更可笑的是它的方向和雪山该出现的方向正好相反,雪山应该在它的对面。过于激动、急于想看到雪山,导致判断失误,犯了一个不能再低级的错误,我俩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露出一个脑袋的贡嘎
日出的对面是传说中那些“一排一排”的雪山,它更多的时候是躲在厚厚的云层中,不肯现身,尽管天气很好,也不能保证能够见到,我们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因为它的难得一见,对人的诱惑也更大。一边欣赏日出,一边注意对面云层的细小变化。我甚至开始怀疑,是否有那“一排一排”的东西。之前在网上从来没有看到过拍摄的照片,难道这景色只是一个传说?“快看,贡嘎出来了!”随着老公的喊声望去,厚厚的云层中,一处白得发亮的山顶慢慢凸显。“那是贡嘎!”我兴奋地说。好熟悉的形状,我们在不同地点观赏过它的全貌——牛背山、黑石城、康定机场。此时,它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露出头来和客人打过招呼,还没有来得及和它对话,它就躲进云中再也没有出现。
难忘的笑容
在判断等待无望之后,毅然决定返程,时间是8:45.这是一段安静的路,除了有牦牛、黄牛和马相伴,人、车罕见。一辆红色三轮摩托迎面而来,在狭窄土路上相遇,在交汇处,老公首先给对方一个善意的招呼,对方回报以微笑——这是一个少见的微笑,它触动心灵,生动、自然、淳朴还不足以描述,看到的人一眼就能够判断它来自心底,且过目不忘。我和老公几乎同时脱口而出——这笑容好少见、好美!
返程途中,忘不了想像那“一排一排”的雪山,回望下山的方向,我在心里说:再见轿顶山,我还会再来。
文章热词:轿顶山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突访轿顶山]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特色美食推荐
- 荥经“棒棒鸡”
- 荥经棒棒鸡是一道名声在外的民间工艺菜,其色鲜...
- 荥经第一面——挞挞面
- 清晨,当你漫步在荥经大街小巷,四处可闻&ldquo...